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坚持三个“齐步走” 用活人大代表之家

■ 张 海 米巧琳 郝美柱

王 雁 刘宝玉 (内蒙古)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代表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石和细胞,通过“建、管、用”“点、线、面”“创新、监督、服务”三个“齐步走”,持续强化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更好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坚持“建管用”并举

精心打造代表履职新平台

一是打造平台建好“家”。坚持以硬件设施标准化、软件建设规范化为原则,按照有场所、有标志、有制度、有资料、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专门人员的“八有”标准,全力推进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和运作。

二是健全机制管好“家”。总结并推广“制度完善好、场地建设好、活动开展好、作用发挥好、档案管理好”的“五好代表之家”的工作经验,修订完善了《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办法》等九项制度,择优选择履职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代表担任“家”的负责人,做到“一家一人”,专人管理。健全完善考核约束机制,把“代表之家”建设和使用纳入各地区人大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健全完善各项软件资料建设,定期对“代表之家”建设和活动情况进行通报检查,确保“代表之家”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丰富载体用好“家”。深入推进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代表活动,大力开展代表履职“六个一”行动(即每年至少提供一条促发展建议、一条招商信息、一条社情民意、办一件实事、帮一户困难户、宣传一部法律),引导和鼓励代表争做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反映员、矛盾纠纷的化解员,真正把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成为闭会期间代表学习交流家园、依法履职阵地、为民服务堡垒。

坚持“点线面”结合

用好用活人大代表之家

一是抓住“关键点”。选派精干力量专门对接四大班子办公室,采取嵌入式、融合式的方式,专班负责推进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代表的进“家”工作,并对相关情况及时进行广泛宣传,示范带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进“家”接待走访选民。

二是把稳“履职线”。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提出意见建议是代表依法履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石拐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健全完善“周调度、月小结、季报告”的督查考核机制,有效衔接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督办等各环节;区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每两周听取调度建议办理进展,确保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是拓宽“联系面”。印发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双联系”及市、区两级代表进“家”安排的通知,大力推行常委会负责人分别联系一个代表小组、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联系4至5名代表、代表联系若干选民的制度,切实推动“双联系”机制落实落细落具体,变单向式、被动式联系为双向式、互动式联系。

坚持“创督服”协同

最大程度发挥代表之家作用

一是强化改革创新。在服务最前沿、办事最集中的区政务大厅和苏木、镇党群服务中心率先创新设立“代表接待岗”,为基层群众和辖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在全区开展重大宣传活动时,把“代表接待岗”搬到现场,组织代表“赶集摆摊”,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二是强化监督作用。建立代表述职和接受评议制度,强化对代表履职的监督,年底组织代表进“家”向选民述职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综合考评代表履职情况。通过积分上墙、晾晒成绩等方式,持续提升代表主体意识,更好促进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视察调研、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监督视察等活动,围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民生项目等方面工作,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依法开展监督。

三是强化为民服务。充分发挥代表之家“学习、议事、活动、接待”四位一体功能,进一步畅通代表接待选民、与选民见面沟通渠道,让代表履职有场地、有归属、有温暖,提升代表履职凝聚力。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