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将希望播撒在田野间

——记湖北省宜昌市人大代表高华荣

■ 本报通讯员 周 俐

在湖北省当阳市河溶镇建国村,提到高华荣这个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高华荣是宜昌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当阳市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待人真诚、无私付出,带着乡亲共奔小康,一心为民、履职尽责,让家乡这片田野充满着希望。

助贫增收

做小康路上的“急先锋”

河溶镇的村民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嫁到这里不久的高华荣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丈夫去宜昌市做了几年蔬菜销售,回来后就萌生了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想法。为了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高华荣挨家挨户做动员,承诺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2010年高华荣四处借贷筹资金,牵头成立了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0.2公顷耕地,发展到现在网络辐射周边蔬菜种植户2000多户,受益面积410多公顷。蔬菜种植产业在建国村得到大力发展,合作社取得“莫家湖”商标注册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为了让产业发展的甜头惠及更多群众,合作社与建国村9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发展合同,采取“免费供种+技术指导+生产包销+临时帮工”的一条龙服务模式。高华荣主动联系农业技术专家向周边种植户和贫困户进行授课,提升他们的种植技能,激发他们发展生产内生动力。因家庭变故致贫的村民曹丰,在高华荣的动员下入社,将种植大田作物的土地调整为蔬菜作物,由原来的一年两季改为一年三季,通过接受合作社技术指导、种肥赊购、优先安排销售等服务,产值增加数万元,曹丰一下就摘掉了贫困帽子。患有智障的特困户曹进,被高华荣安排到合作社务工,学会了一些简单种植技能,已经能通过简单劳动来挣工资,高华荣还定期到曹进家中帮助料理家务,逢年过节还为曹进添置新衣。

无私奉献

做点亮希望的“热心人”

“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我们有高妈妈,感觉这个家依旧温暖”,这是高华荣帮助过的困难留守孩子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建国村四组村民周朝进因二次酒驾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4天,其妻在外务工暂时无法返回,家中尚有四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高华荣得知情况后主动照顾起这几个孩子,她不辞辛苦,每天起早贪黑,接送三个大点儿的孩子上学放学,按时给孩子们送去可口的三餐饭菜,将最小的未满三岁的幼子接到家中照顾。为了缓解孩子们低落的情绪,高华荣每天都想各种办法开导孩子们,河边散步谈心、变着花样做美食、督促学习……半个月后,四个孩子完好回到了父母身边。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之初,高华荣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投入保障抗疫物资的队伍中。向当阳市各重点单位捐赠蔬菜10万千克,抢种快生叶菜类蔬菜121公顷,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新鲜蔬菜,并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1万元,向河溶镇捐赠口罩1.28万个,免费向周边群众发放口罩0.5万个。

传播美好

做幸福乡村的“歌颂者”

建国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是村里闲暇时间最热闹的地方,这个广场就是高华荣在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后,请村委会向河溶镇政府申请,由镇政府与合作社共同筹资建设的。广场舞在全村一直是村民健身的趋势和热潮,高华荣觉得这可以健心、健脑、健身,既是村民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是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农村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于是她投资5000元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和100套舞蹈服装,组织200多名群众加入到广场舞练习的队伍中来。为了发挥农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她还主动邀请宜昌市旗袍协会参加本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一起为河溶古镇做文化宣传和推广。在高华荣今年组织的“庆五一”联谊活动上,村民们用通俗易懂的表演、贴近生活的事例来歌颂现在的幸福生活,穿着靓丽旗袍的协会队员们在美丽乡村的画卷里走秀,将乡村文化变成一道道风景。

履职为民

做身心投入的“代言人”

当选代表以来,高华荣一直认真履职,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2021年年底在走访调研中,她了解到当阳市四大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之一的漳河一干渠受损严重,给灌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于是就提早准备了《关于加快推进漳河一干渠硬化项目落地落实的建议》,准备带到宜昌人代会上。可当收到会议通知时,她刚刚做完手术身体尚在恢复,为了亲自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人代会上,刚拆掉手术线的她就直奔宜昌人代会现场。建议最终被采纳,由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主办,改造项目被纳入湖北省漳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内容,计划投资4400万元于2023年组织实施。

为了履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高华荣把初心厚植于心,把使命躬身于行。她积极参加代表小组的活动,主动学习、全心工作,在走访群众、驻室接待群众中,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地反映,尽个人所能帮助解决难题10多件,将一个农村热心大姐的人大代表形象树立在每一个村民心中。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