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立法听证 听出满满的民意

——铜陵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立法听证会侧记

■ 本报通讯员 章海文

让立法承载民意,是立法工作者的理念,更是安徽省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的具体实践。

“我认为,一只犬是养,两只犬也是养,关于‘每户限养一只’的规定于情于理都有些偏驳。小型犬体型比较小、好安静、易管理,建议可以适当放宽到2至3只。”

“我不同意您的观点,立法就要平衡各方利益需求。每户限养一只非禁养犬,既保障了爱犬人养犬的权利,又明确了养犬人的义务,同时也考虑到了管理的可行性,比较契合实际。”

……

这是听证陈述人在铜陵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铜陵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立法听证会上,现场发言、交流辩论的场景。

“这次立法听证会是我市自2015年取得立法权以来,首次举行的立法听证会,也是一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从民意中来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养犬需求日益增长,市辖区的犬只数量已突破1万只。但由于养犬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市民文明养犬的习惯尚未养成,犬只管理问题日益显现,犬只伤人、吠声扰民、犬只随地便溺等问题层出不穷,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每天饱受楼上的狗乱叫乱吠,被吵醒的时间比鸡起得还早。打电话报警,警察说这个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铜陵市没有相关的规定。希望抓紧出台犬类管理方面的法规,谢谢!”一名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留言道。

生活中,也有些养犬人随意遗弃犬只、对犬只管理不严,造成流浪犬、逃逸犬数量不断增加。铜陵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一名执法人员介绍,2019年以来,已累计受理市民投诉流浪犬只扰民问题120余起,全市捕捉收容流浪犬只超过1000余只。

由于养犬管理缺乏统一的法规依据、部门职责不清,难以满足现实管理需要,广大市民要求通过立法形式规范养犬行为、加强犬只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

犬事虽小,但民之所望就是履职所向。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诉求,迅速启动《铜陵市养犬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为规范养犬行为提供制度供给,用法治力量办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到民意中去

“法规草案已经二审了,但有些争议还是比较大。怎么去调整、实现平衡?当时,我们考虑到,这部法规是从民意中来的,就要到民意中去。”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说。

怎么去?以什么形式去?“去年,我们制定了立法听证办法。有了顶层设计,今年我们就举行一次听证会,以听证的方式‘听’民意、‘征’良法。”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在一次工作例会上谈道。

第一次举行听证会,没有经验可循。为确保立法听证会取得预期效果,铜陵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制定听证会方案,明确了听证的程序、内容、组织实施等事项。

6月9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在《铜陵日报》、铜陵人大网站等媒体上发布听证公告,向社会各界征集听证陈述人和旁听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群众打电话咨询。最后,结合个人意愿,初步确定了20名听证候选陈述人。

7月7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立法听证会预备会议,向听证候选陈述人介绍了法规草案内容以及听证会目的、听证内容、注意事项等,并提供了一些参阅材料。会后,根据听证候选陈述人的行业特点、专业知识以及与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等情况,遴选了10名听证陈述人,确定了10名旁听人员。

“我们遴选的听证参会人员中有养犬人、退休职工、私营企业管理人员、普通市民、律师、法律专家等,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有利于我们客观、公正、全面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道。

再次聚民智

三个多小时的听证会上,既没有一边倒的“集体沉默”,也没有无关痛痒的“走过场”,有的是平等的沟通,有的是问题的探讨,有的是观点的博弈,光记录纸张就记满了几十页,“厚重”的民意被充分表达出来。

“关于养犬登记、年检的规定是否合理可行,我认为,实行养犬登记制度比较好,但养犬登记证要采取在线年检的方式,年检内容要涉及免疫证明、养犬基本信息等。”基层社区工作者沈加玲提出自己的看法。

听证陈述人蒋建民在陈述“关于携犬外出的有关规定是否合理可行”时提出:“条例对特殊人群携犬没有规定,比如盲人出行需携导盲犬,建议允许这类人员携犬进入部分公共场所。”

“这次立法听证的过程,不仅是开放、交流、互动的过程,而且也是凝聚共识、普法宣传的过程。社会各利益群体参与到立法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助于厘清问题、破解难题、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立法机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有助于地方立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听证会后,铜陵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姚明谈了自己的认识。

经初步汇总,听证陈述人提出90余条意见建议,旁听人员提供5条书面建议。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归纳梳理听证陈述人的意见建议,形成听证报告,并将其作为修改法规草案的重要依据,让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变成立法的“金钥匙”。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立法听证会的经验,继续探索人民群众参与立法、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方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立法之路载满民意。”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