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六盘水市: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 本报通讯员 陈友红 安 静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二小学门前,一座过街人行天桥横跨凉都大道,成为凉都大道西段一道亮丽风景。“人行天桥修好了,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孩子上下学再也不用那么担心了。”经常从该路口送孩子上学的赵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座人行天桥的建设源于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一次寻常调研。2021年3月3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到钟山区黄土坡街道调研人大工作时,了解到该路段沿线有钟山区第二小学、区第二十小学、区第二幼儿园和六盘水市第十七中学4所学校,共有学生7000余人;附近还有3个小区2万余群众。作为市中心城区东西向的三条主干道之一,因每天早晚学生上学放学、单位上班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和车流量集中,道路双向车流量大、车速快,学校师生及附近居民都需要绕行很远的距离,才能穿过斑马线到达对面的公交站台。部分行人甚至冒险穿越隔离带,经常出现人车争道问题,确实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人大代表、街道负责人和群众建议在此修建一座人行天桥。

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建议引发关注,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当场决定,将此事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市人大常委会跟进督办。同年4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召集市自然资源局、钟山区政府、黄土坡街道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设计方案汇报。经过认真比选地下人行通道和人行天桥两种方案,又综合评估项目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建设资金渠道等问题,最终决定采用人行天桥方案。

从2021年10月12日开工建设,到2022年4月30日竣工验收,历时整整200天,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进,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对工程实行周检查、月调度,及时帮助研究解决问题,最终架起一座“民心桥”,彻底打通了一直以来困扰附近师生和居民生活的“堵点”,群众出行更加安全,车辆行驶更为顺畅。“民心桥”建成通行后,周边居民和学校师生、家长纷纷“点赞”。

近年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与老百姓坐在一张板凳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政府“配餐”转为百姓“点菜”,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人大履职更显“民生底色”。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