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坚持以人为本规划社区生活圈”

“水从城中流、人在园中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县城开都河东岸,68岁的居民摆少华和街坊喜欢在家门口的百信休闲公园里跳舞、散步。

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摆少华仍记得,公园建成前这里是棚户区,房屋破旧杂乱,一下雨到处都是积水。经过改造,这个公园成为开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一部分,路灯明亮、绿树成荫、一步一景,“很多来博斯腾湖的游客都喜欢来这里打卡。”

“为了让居民出门步行不到十几分钟就能欣赏到碧水、绿地美景,博湖县近年来将全域旅游的规划蓝图落实到博湖大地上。”博湖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局局长王志祥说,通过科学规划打造的开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将博湖县城与博斯腾湖景区连成一线,还构建起景观带、滨河休闲区、文化体验区、河滨娱乐区、水岸花田乐活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整个博湖正在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大公园。

社区生活圈衔接了“家”和“城市”,进行科学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各地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纷纷在规划上下功夫。例如,四川成都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传统特色小店开设和改造提质;陕西西安出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创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公共绿地、交通市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编制了首都10余个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参与制定了历次版本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保障了首都社区生活圈的高质量与可持续规划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规划社区生活圈,立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和强化资源配置来拓展服务范围、强化服务能力,实现社区生活圈品质提升。”该院详细规划所副所长徐碧颖平时还担任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的责任规划师。“街乡社区怎么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改造提升,我们都要对居民和参与市场主体进行广泛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才能收获令大家满意的社区空间。”

徐碧颖认为,一个优质的社区生活圈应当具备3个特征:一是全龄友好。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差异化生活要求和心理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意义重大。二是全时便捷。基于对社区居民时空行为的分析,优化设施布局,提供更加复合便利的城市服务。三是全民共创。注重社群培育与社区营造,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切实拓展共同商议、共同决策的事务类型与深度,鼓励居民以主人公意识建设宜居社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