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牛瑞雪(北京市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负责人)
2006年,我赴法国留学,在当地感受到社区公共文化福利带给居民的影响,美好的事物与艺术的氛围在一种全民享受的状态下展开。2011年底,抱着要将公共艺术带给大众的信念,我回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创办了北京ONE艺术周。
北京ONE艺术周的目标是以公共艺术激活城市文化生活,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2015年年底,在一次活动上,我围绕创建新型文化空间、通过艺术这一驱动力助力社区建设、复兴邻里关系等热门话题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负责人找到我,主动提出和他们一起携手打造一个公共文化升级的试验田,将我们期望传递的理念在社区落地。
这个试验田就是内务部街27号院。当时走进去,第一感觉是院子太大、太旧,以我们的实力很难负担这样的整修改造。但是3个月后,街道负责人再次带着我走进院子的时候,这个坐落在胡同里的小院已修葺一新。街道书记和主任掏心窝子地跟我说,东四南大街这一片在历史上就是文化集中地,大家下了决心,一定要用文化带动这个地区的发展。就在那时,我看到了政府的付出和决心,决定扎根社区,为公共文化、为居民的福祉作出自己的贡献。
由此,我们开始了“艺术社区”的探索和“伙伴”关系的搭建。我们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和社区居委会不断沟通,统一认知,细分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喜好,设计不同内容的供给。随着“艺术社区”逐渐成型,我们将更多来自社会力量的优质资源引入社区,将优质资源与本土故事的挖掘相结合,输出高质量的服务。
近年来,我们为朝阳门积累起了多元丰富的本地品牌,成立至今,“27院儿”培育了400多个文化创意项目,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0余场,服务人群超过14万人次。
6年来,“27院儿”如一块文化磁石,将天南海北的文化艺术吸引到胡同四合院里,老人、年轻人、外国人、小朋友争相成为参与者、培育者。年轻人重新回归社区生活场景,本地居民的幸福感也在增长,整体满意度达95%。我们通过“艺术社区”的不断实践,探索出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的可持续运营和高质量发展路径。今后,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深耕在这个既洋溢着艺术气息,更充满人情味的文化艺术空间里,像一粒种子扎进土壤,为这片家园持续开出美丽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