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博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满足审美新期待 服务美好新生活

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展现着文化之美与设计之美,吸引观众目光;以《千里江山图》、敦煌壁画等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产品,使人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日常生活的步伐不断加快……广大美术工作者不但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更以艺术创新创造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谱写出美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设计助力社会发展

如今,美术不再只是启迪心灵、提升修养的纯艺术,更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美术正成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有为之学”。

一批美术工作者将满足人民的实际生活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设计创新。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国家级设计类展览——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上,从新型可变编组动车组工业设计,到超薄智能键盘设计,再到能感知人体温湿度而作出相应响应的服装设计,观众既可以看到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产品,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国设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不断增强原创能力,持续为人们生活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与美学引领的新风尚。

美术工作者以火热的激情、优质的艺术与设计资源,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探索出“自然建造”“生态织造”等设计新方法,总结出“山水城乡”四方融合、“文教商旅”四维联动等发展新模式,找到了艺术设计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

美育滋养大众心灵

生活是美的源泉,人民幸福生活离不开美的滋养,而艺术只有在人民生活中才能充分发挥能量。近年来,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美术资源实现全民共享,美育工作全面展开。

踔厉奋发的各行各业劳动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蛟龙号”“天宫一号”“复兴号”等大国重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近期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400余件美术作品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艺术的盛会,在各地接力举办。作为国家级美术盛会,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也开启国内巡展。大大小小的艺术“节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让美术资源流动起来,在促进创作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观众各有其赏。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美育实践。在中国美术学院,每年约有万名师生奔赴各地,以百余家乡土学院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累计参与完成城市更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项目536项。在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们用手中的画笔将红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绘于乡村民居墙面,使人居环境更加有品质、有品格、有品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美术资源的活化利用、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美术传播的多元拓展、美术成果的广泛共享,使美育之花在中华大地绚丽绽放,培育着更多美好心灵。

创新赓续传统文脉

从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到拥有新内容、新画风的杨柳青年画,再到以《诗经》《山海经》等为主题的国风插画,近年来,形式各异的美术创作包括设计作品,将传统与潮流融合,既增强了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又激发了他们面向时代的创新创造精神。这正是美术工作者深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优秀成果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生动缩影。

近些年,每逢春节,“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示活动都引发大众关注。一幅幅新年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生动描绘小康生活新图景,为民间美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情感和审美气息,把年味儿烘托得更加浓郁。与此同时,以生肖文化为灵感的创意设计层出不穷。书签、餐具、旅行箱等日用品上,一个个传统生肖形象在现代设计语言的转化下,既承载美好意蕴,又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和消费诉求。再如国风插画长卷“大美中国·非凡神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插画设计相结合,用雅致华美的艺术语言描绘中华大地新貌,引发网友点赞。秉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理念,广大美术工作者以新语言、新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

跨界融合,是传承文化血脉、促进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融合传统美术与舞台艺术优长,合力呈现山水画的无尽诗意;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巧用水墨风格,让传统美学意蕴在大银幕上回荡;“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让当代音乐与古代画作珠联璧合,共奏天籁之声……在不断拓展传统艺术边界的创新实践中,优秀成果持续涌现。许多专业美术机构也与知名互联网企业、新媒体平台等强强联手,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大胆创新,为人民奉献更多美术精品。

科技进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多元传播。不久前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综合运用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内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出的《博物馆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等节目,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技术,使美术作品“活”起来,将蕴藏其中的文化智慧传递给大众。

新时代新征程,在坚持“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实践中,广大美术工作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让艺术之美、设计之用飞入千家万户。

(摘自《人民日报》 文/高世名)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