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做好“两个联系” 真正成为群众“贴心人”

■ 武伟艳 (黑龙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赵乐际委员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的讲话精神,落实好“两个联系”,加强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聚焦“怎样做好两个联系”“怎样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的广度和深度”“怎样解决群众找到代表难、群众诉求反映难、诉求解决反馈难”问题,建立完善代表知情参与机制,推行“三码一卡”,开展“见选民、解民忧、月进站、年述职”活动,深化代表家站建设,做好“两个联系”工作,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建立知情参与机制。爱民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完善“五个机制”,即建立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机制,参加常委会重点监督视察、检查、审查、调研机制,监委重点工作向代表报告机制,检察工作代表开放日机制和代表旁听审判机制,不断提升代表在闭会期间知情参与监督的质效。2023年以来,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 30人,参加视察、调研98人次,参加检察工作开放日36人,旁听审判27人,参加1+N代表司法调解15人。

推行“三码一卡”。爱民区人大常委会在各代表团中推行“三码一卡”拓宽“两个联系”渠道。“三码”即开通线上代表联系群众渠道,推出民呼我应“代表在线”联系码,将联系码制成了书签、钥匙链等,方便群众使用,实现群众诉求“码上提、码上交、码上办”,反映诉求专人梳理,专班协调解决,及时反馈结果。发放代表联系群众“双向联系卡”,保证每一名代表至少联系选区选民10人。目前,176名代表稳定联系1700余名群众,增强了联系群众的广度、密度和及时、有效,解决了群众找代表难问题,实现联系选民制度化、常态化、便捷化,初步形成了“线上”与“线下”互动,“网上”与“掌上”呼应,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零距离”“快速度”。

强化“家站”建设。爱民区人大常委会建家强站搭建代表联系群众和依法履职平台。以“九有”标准(有场所、有标牌、有办公设施、有公示栏、有规章制度、有专人负责、有工作计划、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和“三好”要求建设了8个“代表之家”、1个市级教科文卫代表之家和20个“代表联络站”,制定了《爱民区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办法》、人大代表活动等13项制度,统一制定下发“人大代表之家”“五簿一档案”,真正做到了代表活动、选民意见和建议办理反馈全程留痕,可查证、可考核、可监督。常委会以代表团工作特色及亮点为主线,精心设计代表“11256”履职模式,以“六个一”活动为依托(确定一个基层联系点、搞好一次调查研究、提出一件议案建议、做好一件利民实事、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向选区选民作一次履职情况报告),开展“强阵地、重服务、亮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团一品一亮点”。爱民区铁北代表团“新作为激发新活力”、大庆代表团“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向阳代表团“群众有约,代表有行”、黄花代表团“‘一米暖阳’照进民心”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北山街道代表团推出“三型”代表之家,新华街道代表团探索新型民主模式、唱响代表履职“好声音”,兴平街道代表团打造“三心”代表之家,各具特色的代表工作品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让“家”聚了人气、有了底气、更接地气,提升了广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履职能力和履职效果。

开展“见选民、解民忧、月进站、年述职”活动。爱民区人大常委会建立“选民意见直通车”工作机制,制定方案、细化内容、活化方式、固化标准、实化效果,设定代表见选民固定接待日,面对面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代表围绕全年履职情况,年末以书面、会议、视频等形式向选民述职,展形象、亮成绩,接受选民监督。常委会以争创想为、能为、敢为、有为“四为”代表为目标,对代表履职工作进行考核,实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效果。一年来,8个代表团以“两个联系”为抓手,解决麻花沟居民吃水问题、路面水管突发漏水等问题,累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2个,有效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