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吴雅琳 王玉成
“美好的教育,在于让每一位师生都拥有成长发展的自由空间;履职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位群众都能享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这是江西省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抚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崇仁县第一中学校长孙爱华的口头禅。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孙爱华始终心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期待,坚持为教育发声。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孙爱华坚持加强培训学习、经常走访调研、努力提升履职能力,先后提出《关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建议》《关于请求支持在崇仁设立赣东学院分院的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代表妈妈”的关爱
“作为教师,学生就像是我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贫困学生,我会把更多的关爱给他们。”孙爱华说。她时刻关注学生,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她多次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和贫困学生家中,了解孩子们的真实需求,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走访中她发现,在农村有不少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成为单亲家庭,或因家人长期患病使生活陷入贫困。为了帮助这些家庭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她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广泛呼吁多方奔走,努力为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目前,每年受到资助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学生和监测户家庭学生达2000余名,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
防溺水工作是中小学校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始终压在孙爱华心里的一块“石头”。通过走访调研,孙爱华提出《关于在全社会层面推动“防溺水”工作的建议》并邀请多名代表联名督办,推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防溺水工作。通过代表督办,2022年以来,当地所有学校在醒目位置悬挂“六不”提示牌近2000块,在1400多个教室张贴“六不”警示标语;通过电话、微信、“千师访万家”、电视台、宣传横幅等载体和渠道向社会广泛进行防溺水宣传;在人员密集场所利用电子屏、乡村流动宣传车、公益横幅等渠道宣传,营造安全氛围,强化防溺水意识。崇仁县实现水域全覆盖值守,特别是重点巡逻农村地区无人看守的池塘、水库,确保专人值守。在无专人值守的水域做好相关应急预案,针对溺水高发、隐患集中的地区开展应急演练,做好相关排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防溺水工作全方位无死角落实到位。她无微不至地付出,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尊称她为“代表妈妈”。
为“双减”鼓与呼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孙爱华十分关注政策落地情况,当她在调研中看到一线教师存在工作量增大、身心状态疲惫、工作与生活失衡、职业倦怠感增强等情况,立即多方呼吁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建议通过精简教师工作事务、完善工作管理方式、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等措施来帮助教师减轻工作带来的倦怠感,提升教师幸福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孙爱华等人大代表的建议,将“双减”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印发《关于成立全县“双减”工作及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崇仁县中小学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方面为“双减”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并确定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对工作的落实进行督查检查,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见效。
这样的“鼓与呼”还有很多:规范管理课后托管,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坚持不懈跟踪检查校外培训机构,防止“死灰复燃”;严管违规作业、违规考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育事业承载着千百年的民族梦想,我总想利用自己的力量,让梦想早一点实现。”孙爱华说。
从人民教师到人大代表,孙爱华始终不忘自己“教育工作者”和“群众代言人”的双重身份,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注重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