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镇村建设“大管家”

——记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大代表杨洪文

■ 本报通讯员 梁群芳 许 巧

心怀“国之大者”,力做“行之实者”,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承载人民的期待,饱含人民的重托。2011年,杨洪文当选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16年、2021年,他连任县第十八届、十九届人大代表。

和美乡村“规划师”

走进武安镇,入目皆风景。特别是在赵家营、白龙池、向家湾、洪堰、柴堰冲5个全省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典型示范村,处处展露出春观芍药花开、夏看小桥流水、秋摘有机林果、冬赏蓑翁“独钓寒江雪”的和美乡村新图景,这些都凝聚着杨洪文的辛劳汗水。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镇财政所主任,他向干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全力为老百姓办事,要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几年来,他广泛利用各种资源,联系有关部门及乡贤能人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引领乡亲“共同富裕”。

“杨主任,我们搬进安置小区好是好,但是屋里这些旋耕机、拖拉机、插秧机都没有地方放,在家门口搭棚子也不好看,怎么办?”在走访群众时,赵家营村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杨洪文反映。听了建议后,杨洪文思考,是不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建一个集中存放点?于是他主动与该村党支部书记联系,多次参加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听取相关建议。怎么建?谁来建?在“拆建两难”的困境中,杨洪文积极组织召开“红色屋场会”,群众的事群众议,有村民提出“建一个集中停放点可一举两得”的建议得到响应。“杨主任,我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估计还差一大截,你是财政所主任能不能给我们想点办法?”村民们议论纷纷。最终,老百姓出一点、乡贤捐一点、村级资金奖补一点、对外争取一点,一个可容纳150台(套)的农机具集中停放点建成。

人民群众“代言人”

“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杨洪文将此作为自己履职的座右铭。他深知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积极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在依法履职中,努力做到工作有能量,发言有质量。

当看到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建起的公共基础设施无人看管时,杨洪文又开始犯愁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很多,如果实施方与受益方衔接不够,管护跟不上,新铺的路、新修的桥、新栽的树很快就会破败不堪。”为此,杨洪文走遍了武安镇的所有村,同时积极与全县其他镇村沟通联系,在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联名提出《关于加强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资产管理的议案》。议案中提出:一是实行资产移交。在村级实行项目建设,各行业主管部门工程完工后要向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进行资产移交,便于村级登记固定资产。二是助推村级资产管护。考虑到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县级财政安排一部分村集体资产管护资金,帮助村集体度过暂时困难,可以设定过渡期。三是明确管护责任,确保资产发挥最佳效益。县、镇要出台相关制度,强化对村集体资产管护监督检查,确保资产真正发挥效益,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杨洪文共提出建议9件。其中,在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武安镇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闭会期间,三股权村没有信号问题、武安镇港科小区污水管网接户问题、白龙片区域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等杨洪文都记在心上,积极推动解决。为了积极代言反映问题,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他还经常回访百姓,跟进督办建议办理进度。为此有人说他,哪个财政所主任像你这样,管那么多累不。他总是微笑着摇摇手。为群众代言,让杨洪文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老百姓有困难,我们就要挺身而出,帮助其解决困难,为老百姓办事要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杨洪文如此要求自己。他常说:“代表的作用是做出来的,什么事都应该想在群众前面、事事干在群众前面、处处走在群众前面。人大代表是一份责任。我将继续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履职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