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李 星
“每次我走的时候,他们都会拉住我的衣角,舍不得我离开。”张静时常去看望村里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给他们带去饼干、糕点、糖果等小零食。走进田间地头、走入村民家中、接待来访群众、参与“五治”工作、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些都是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息烽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鹿窝镇第二届人大代表张静的日常工作。群众家长里短的“小事”,都是张静心头的大事。
张静家住息烽县鹿窝镇田坝村,田坝村地处山区,距镇政府5千米,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常年外出务工,村民主要收入以务工、传统农业为主。贵阳市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张静主动学习政策并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具体实施事宜。田坝村改厕工作开展后,她与田坝村村委会积极动员村民,争取到项目资金10.4万元,提升改造厕所33户。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开展“治风”宣传千余次,劝导违规办酒席3次,有效改善了田坝村的陋风陋习。近年来,田坝村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五治”等工作的开展,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升,2020年田坝村被评选为“贵州省文明示范村”,这背后离不开张静的付出与努力。
“感谢张代表到家里讲解农村‘五治’,让我们享受了政策,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和城里一样了。”田坝村大坡组兰文贵说,2020年,在张静与田坝村村委会的动员下,他成了第一批参与提升改造厕所的农户,也享受到了农村“五治”带来的福利。张静一直努力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倾听群众的“窝心事”和“心愿单”。
“汛期的时候在代表联络室接待群众,有村民反映,田坝村大坡组到大元组的路段出现堡坎垮塌,部分路面被泥土完全覆盖,人车无法通行。”张静说,当时接到反映后,她立即会同村“两委”干部察看垮塌情况,并走访周边群众。经实地走访,张静发现该路段垮塌有近100米,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立即将情况向镇人大汇报。镇人大通过社情民意渠道将建议交给镇政府办理,镇政府当即对垮塌路段进行了重新修整,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张静聚焦“民生小事”的事例还不止于此:在贵阳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关于加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议》;在息烽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在鹿窝镇人代会上,她提出《关于加强家庭家风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水池修建的进度建议》等,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办理落实。张静对弱势群体也特别关注,她向鹿窝镇政府提出《关于加大对弱势群体心灵健康关注力度的意见建议》,鹿窝镇政府收到建议后,立即联合镇司法所对镇内弱势群体进行大走访,宣传相关法律政策,并实行“一对一”帮扶,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真情。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将不负人民的信任和期盼,倾听民意,传达民声,忠实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聚焦‘关键小事’,助力民生大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张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