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艳梅 (江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人大精准助力、锦上添花。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在人大监督与服务经济、服务企业发展有机融合方面主动破题,更好地将根本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效能和经济发展动能。
坚持系统观念
广泛凝聚服务企业强大合力
区人大常委会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对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进行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人大优势为企业发展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多层面组织发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以动员会等方式分层分级进行动员部署,引导全区人大系统和人大代表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献策出力。多方位推进落实,开展专题接待代表、企业座谈等活动,召开协调、会商等会议,听群众意见建议,督部门会商会办,有效促进各方统一认识,推动涉企难题落实,同时,注重集聚民意民智,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中积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多角度宣传引导,以人大代表的身体力行、示范引领激发社会面参与热情,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优化营商环境良好氛围。
坚持上下联动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区人大常委会以区镇两级人大联动的方式,组织发动全区五级人大代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找问题、强服务、督整改。从代表从事行业和分布领域出发,建立体现代表工作特点和个人特长的挂钩联系机制,让代表的特点、特长精准对接企业类型和需求,充分发挥每位代表的优势和作用。建好用好“企业代表联系点”“工匠代表工作室”等特色站点,将代表履职延伸至企业、产业链、行业发展一线,精准收集企业意见建议,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提供第一手材料。联动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走千家·访万户”主题实践、企业家日等系列活动,组织代表走进企业、走访群众、走向一线,做到民呼我应、知情监督,有效推动企业诉求快速解决落实,促进政府部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效能。
坚持突出重点
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加速
区人大常委会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的重点,紧盯项目用地挂牌、能评环评、图审办证等前期工作,紧跟开工建设、设备投入、转化达产等重点环节,紧扣注册立项、行政审批、要素配置等重要方面,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助推形成拼项目、拼发展浓厚氛围。发动代表聚焦项目建设时序节点和目标任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和部门工作现场跟踪监督项目建设进度,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视察调研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督促部门精准施策、高效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载体平台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年采取审议报告、集中视察、作出决议等方式,不断加强二级载体平台建设监督,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集约发展,通州3个二级载体平台将有效为项目招引拓展新空间、项目落地蓄积新动能、产业集聚打造新引擎。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提升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人大监督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对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等方面内容,深入服务窗口、项目现场、企业车间,了解审批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始终把监督的落脚点放在推动问题解决落实上,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代表有能力解决的,积极引导代表解决;不能解决的,区镇两级人大分层梳理,分批转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目前推动办理各类意见建议3600余件。及时跟进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促进服务更优化、政策更给力、办事更高效,以意见建议的高质量办理回应企业和群众的诉求与期盼。建立重点问题会办机制,以点带面,主动化解园区交通、企业用能等一批涉企难题,助企轻装上阵、释放活力。大兴调查研究,组织代表在走企业、访选民,听民意、集民智的基础上,进一步检视思考,围绕部门改进方式方法、优化政策措施、高效履职尽责提出建议,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务实举措,促进营商环境软实力、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