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间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穿越时光的脚踏车

■ 祝会敏 (河北)

小时候,我把自行车叫“脚踏车”,因为要用脚使劲踏着,车才会走。在我心目中,踩着自行车潇洒前行,很酷很飒。村子里有自行车的人家并不多,如果说谁家有自行车,便有乡亲们开玩笑,问是不是把宝贝车子吊在了房梁上。

上学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有一辆黑色的脚踏车,车把上挂着一个黑色的书包。每当远远看到自行车停在了他办公室附近,哪怕是这样瞟一眼,我们教室里的学习气氛便立刻变得出奇地好。班主任也摸准了我们的小聪明,有一次故意把自行车放在校外,假装自己还没来,轻松逮住了两个自习课开小差的调皮学生。这辆脚踏车是班主任的心爱之物,据说是攒了好几个月的工资才买上的。那个年月,自行车和电视机一样,都是贵重物品。班主任带我们这届学生的时候,这辆自行车已经骑了十多年了,看着还很新。

我一直梦想能有一辆自己的脚踏车。上初中的时候,离家远的同学们有的骑上自行车了,我家住在学校附近,于是家里有了很好的借口不给我买自行车,当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992年,我初中毕业。毕业后我找了个工作,在县城当临时工,一个月工资180元。攒了三个月,花了550元买了一辆红色的变速车,踩着新车去上班,顿时感觉脚下生风、虎虎生威,十几里地来来回回不在话下。当时买了开司米毛线,用钩针给车子勾了好看的座套,车子被打扮得像即将出嫁的新娘。

我的好朋友也买了一辆自行车,知道我会勾花样,就请我帮她好好装饰。我给她勾了花瓣状的车把套,挂着穗头的车大梁套,座套更精心地设计了好看的图案。过度装饰的“豪车”也许是太惹眼了,引起了小偷的注意,但是小偷没偷车子,却将配饰洗劫一空。

我的临时工刚干了三个月,单位就倒闭了。我只好回学校复读,第二年考上了师范学校,离家百里之遥,但还是需要骑车,毕竟坐公交车来回一趟的车费就相当于我一周的饭费了。红色的、小巧的变速自行车舍不得骑了,怕被偷车的惦记。于是,父亲给我找出了一辆老古董——黑色二八大杠,和我初中班主任当年的自行车十分相似。

除了铃铛不响,全身哪里都响的自行车,载着我实现了三年的中专梦,毕业后我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商品粮”。毕业后,我把那辆红色的变速车搬出来擦洗,时过境迁,这辆自行车在我眼里仿佛变了模样,完全不像当年那样熠熠生辉了。

我和我的班主任做了同事,他老人家还是骑着当年的那辆自行车。班主任已经荣升教导主任,给我们这批新教师做培训时,第一次培训课上,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咱们这个学校比较偏僻,离城里比较远,大家都得骑自行车上下班,你们一定要想好自己究竟是‘飞鸽’牌还是‘永久’牌的,我希望你们有扎根基层的决心和信心,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也要在咱们这里打好基础锻炼好自己,带着一身本领‘飞’出去。”

散会之后,我特地仔细观察了老班主任的脚踏车,是“永久”牌的。我笑着对他说:“别看我现在的自行车是捷安特的,我也会和你一样,永久扎下根。”

多年后,我在县城买房定居,也有了一辆代步汽车,但我始终是“永久”牌的乡村教师。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