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娜 (陕西)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人大工作的活力和源泉。换届以来,陕西省富平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三抓三强三提升”抓实抓活代表工作,力促代表高效化履职、高质量融入发展大局。
抓学习强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将代表能力水平作为代表履职尽责的基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来”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途径提升代表能力素养和履职水平。请进来讲。先后邀请多名专家教授,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做新时代合格人大代表”“习仲勋同志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等内容,举办专题培训3期,增强代表履职意识,提高理论素养。走出去学。分4批组织230余名县代表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集中培训,丰富知识结构,拓宽代表视野,更新思想观念。组织镇(街道)人大负责人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看特色亮点、学经验做法,强履职能力、提工作水平。沉下来看。坚持“三联系”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沉下去从群众处听,在联系群众中锤炼作风,丰富“为民代言”实践经验,力促履职“专业化”。
抓建议强质量,提升代表履职“效力”。将代表建议“两个高质量”(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作为人大代表融入大局、助推发展的切入点,在“提”“督”“评”上齐发力,全方位推动建议办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抓提写。为代表发放《人大代表议案建议这样写》等书籍,举办辅导讲座,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增强代表撰写建议基本功,让代表明晰建议“提什么”“怎么提”;坚持对建议格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从源头上把好提写关口,力促建议“内容高质量”。强督办。每年围绕全县中心重点工作,筛选一批社会影响大、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委室联系,专题督办;组织开展视察调研,采取调查回访、实地查看、听取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专项督办,确保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实现建议“办理高质量”。重奖评。坚持每年评选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对在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认真负责、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部门在县人代会上进行表彰,调动承办单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建议办理水平。
抓机制强保障,提升代表履职“动力”。将制度建设作为加强改进代表工作的着力点,建立健全经费、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为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提供服务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县财政列支80万元,作为县、镇(街道)两级人大开展代表活动的专项工作经费,为代表履职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严格考核评优机制。建立“一人一档”履职档案,将代表学习培训、出席会议、视察调研、述职评议、提写建议等内容计入档案,全面详细记录任期内履职情况,作为代表个人评选先进、提名连任的重要依据;坚持每年评选20名左右群众满意、社会公认的优秀县代表,在县人代会上予以表彰奖励,强化典型示范引领,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实行优秀代表履职宣传机制。在县电视台开设“人大代表履职故事”专栏,每月播出2名人大代表先进事迹;编印《我当代表为人民-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故事》书籍,宣传优秀代表履职典型事迹,激发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动力和尽责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