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如何甩掉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包袱”

田福军

柯亚珍

陈汝刚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调研。村干部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些年当地农村基层减负情况:村部的牌子减少了,要求村里开的证明、给村里交办的事少了,村干部手机上的微信工作群也少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本期我们邀请三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围绕基层工作面临哪些形式主义“包袱”,以及如何推动基层减负行稳致远进行探讨交流。

栏目主持:见习记者 侯进林

本期嘉宾:田福军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人大代表、解放村党支部书记

柯亚珍 江西省瑞昌市人大代表、洪下村党支部书记

陈汝刚 安徽省凤阳县殷涧镇人大代表、沙涧村党总支书记

主持人:各位代表好,近年来,国家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并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作为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人大代表,您对基层减负工作有什么看法?

田福军:为基层减负,是整治形式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出重拳、下猛药,花大力气为基层减负,基层干部繁忙奔波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担子、轻装前行,保证他们的责任不减、担当不减、激情不减。

柯亚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持续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江西省委也提出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减轻基层治理负担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基层减负不是“一阵子”,而是正在进行时、永远在路上。基层工作是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的第一线,不需要“花架子”,只需要“抓落实”,只有真正为基层减负,才能为实干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

陈汝刚:这些年来,村部的牌子减少了,要求村里开的证明、给村里交办的事少了,村干部手机上的微信工作群也少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凤阳县殷涧镇为解决“文山会海”问题,专门制定政策,要求没有必要不开会,开会开短会,会议尽量以“视频会议”召开,报送材料以电子材料为主。通过整治,干部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发展经济、为民服务上。对重复多重挂牌进行了整治,镇里专门出台文件,要求村委会只挂四块牌子,把多余的挂牌全部拆除,重复的牌子进行合并。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取消所有非必要的村级检查和评比,将不必要考核全部取消。规范考核程序,正常考核必须经过审批。为了给基层减负,专门对多余的微信群进行清理,对重复的工作群进行合并。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您认为,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基层干部还面临着哪些需要减负的“繁重负担”?

田福军: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对于村“两委”尤其是距离乡镇政府较远的村来说,经常为无关紧要的“大会小会”跑来跑去,既付出时间,又增加了耗车耗油的经费支出。一些部门机械式转发上级文件,看似是在抓工作落实,然而在潜移默化中助长了形式主义,浪费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表格台账数据负担。报表和台账是了解掌握基层工作状况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一些表格数据“早上布置中午就要”“同一个单位不同股室重复要”“这周报了下周还要”,就失去了其原本意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中,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都要抓,一些基层干部每年填写上百张表格,以至于被身边朋友和群众戏称为“表哥”“表姐”。

过度“留痕”。工作“留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管理、激发动力,有效记录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如果片面强调“留痕”、事事处处都要“留痕”,只做“表面文章”,就会使工作效力大打折扣。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强制要求下载推广”“必须积累在线时长”“信息通知狂轰滥炸”等情况,不仅没有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

柯亚珍:减负路上的“打哑谜”。有的地方、部门集体“失声”,基层减负减什么、怎么减,就像“打谜语”一样让基层干部们去猜。减负路上的“中阻梗”。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仍然存在,例如“学习强国”排名、上级部门分配任务“超额认领”、要求完成时限“层层加码”、上报数据随意“扩大范围”等,此类形式主义问题加重了基层负担,其根源在于部分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错位。减负路上的“拦路石”。平时工作中纸质版、电子版“两条腿走路”时有发生,有时还会遇到“一个通知前后改三回”“一份表格反复报四遍”“调度一项工作开会五次”等现象,这些低效办公的现象不仅有违原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初衷,有时还导致基层工作量翻倍。减负路上的“指挥棒”。各层级、各部门分工不尽合理,突出各自部门重要性、强化考核排名。

陈汝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里每干一件事都要留痕迹。“留痕不明显”就可能会被当成没干事。

2023年6月,天空突降大雨,我正在晒场上帮助群众收粮入库,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召开紧急会议,我只能离开。当时雨已经下了,看着群众已到手的粮食在雨水中浸泡,既惋惜,又无奈。我马不停蹄地赶往会场。在会场上一边听会,一边心急如焚,还是惦记着群众的粮食能否尽快入仓,免受损失。

重复挂牌。村委会以前挂了好多牌子,把墙面都挂满了,现在已经在着手把一些制度牌进行合并。现在我们村委会门口,按要求只挂四块牌子,多余的牌子都下墙了,优化工作流程,这就是减负的一个例子。

多重检查。每年年底,我和村“两委”的干部都在迎接上级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迎来送往,搞得是焦头烂额,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有时还会因为材料准备得不够细致,受到批评甚至导致考核不合格,被取消评先评优的资格。

3

主持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已经成为基层工作的“沉重包袱”。如何继续将基层减负工作进行下去,让基层工作者轻装上阵,各位代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田福军:基层减负要从消除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开始,进一步加强各类会议统筹,尽量采取合并、套开、视频会议形式,避免重复开会、层层开会,不开无实际意义、可开可不开的会议,缩减会议数量和时间,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做到言简意赅、清晰明了。注重发文质量和效果,避免“上下一边粗”,严格控制文件字数,不断提高文件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要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减少报表数量和频率,避免同一数据的重复收集。设计表格时,要充分考虑基层情况,避免形式复杂、内容繁多,让基层干部“看不懂”“填不上”,浪费大量时间反复研究确定。其次,开展工作评比和考核检查时,要把“群众点不点赞”当作标准,避免基层干部在“造痕迹”“凑业绩”中花费大量精力。开展工作指导和调查研究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倡导“四不两直”调研方式,多搞一些“接地气、实打实”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地点和调研内容,防止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扎堆调研,以严和实、深和细的工作作风,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最后,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工作群、政务平台的规范化管理,让签到、打卡回归正轨,让微信工作群清清爽爽,解除基层干部“每时每刻盯着群,生怕漏看信息”的紧张感。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正向激励与松绑减负结合起来,大力培养树立实干典型,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鼓励基层干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解决民生实事上,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主业中,奋力拼搏、大展身手,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上作出更大贡献。

柯亚珍:为基层减负,就是要减掉形式主义的“重扰”、检查考核的“重压”、问责追责的“重虑”、官僚主义的“重忧”、任务加码的“重荷”等负担,革掉“慵懒散漫”“推诿扯皮”“虚情假意”“好大喜功”等顽症,真正把基层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等负担中解放出来。上级部门和领导要以更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挥“头雁”效应,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着一级看,当好示范、做好表率,推动基层减负走深走实。

乡村基层一线矛盾突出、风险较多、任务繁重,面对上级各部门的工作安排,“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成为常态。要上下联动,进一步厘清职责关系,划出“边界线”,管好“责任田”,坚持多部门沟通衔接、整合同类事项、资源共享,让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减负要力争不开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每年深入开展“无会月”活动,保证阶段性集中召开相关的工作例会,减少来回跑会的次数。坚决不发没有明确工作安排的文,精简文件发放,压缩向上级部门报表次数,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要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让基层放下包袱、心无旁骛、轻装上阵是当务之急。上级考核部门要明确考核的关键指标,考核指标设置要更加科学和贴近基层实际,把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出实效和群众满意认可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同时,注重把考核放在平时,多以“四不两直”暗访,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动态掌握工作先进和落后情况,做到“只帮忙、不添乱”,减轻基层考迎评负担。

陈汝刚:今后的会议要开小会、开短会。有的会议是为了推进工作,没办法不开,不过还有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应当取消、精简,有的会议可以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这样可以节约基层干部出行成本,节约时间。必须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还应该解散或合并多余的微信群,让干部减少看手机时间,把精力都放在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百姓民生上。

主持人:感谢三位代表的精彩发言,基层工作既要“真减负”又要“不减责”。减负的目的是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但绝非“轻责上阵”,做到服务不减、担当不减、履职不减,以实际行动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引路人”“暖心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