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张小云
严肃,是因为代表依法履职、代民发问。近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召开的代表电视督政现场,气氛严肃、辣味十足,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开门见山地抛出本地企业培优育强、重大制造业平台提升能级、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清除、中介服务质量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同城化待遇等热点问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答清原委、答出实招,并接受50名与会代表的现场满意度测评,在你问我答中共商解题之道、共谋发展之策。
“开展代表电视督政,加强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的贯通协同,通过人大监督、群众监督与媒体监督联动,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从‘书面’搬到‘台面’,在聚光灯下一目了然,叠加放大监督效应,形成更强的监督‘咬合力’,发展助推力。”据介绍,本次代表督政活动全程录播,询问和答复内容通过电视、杂志、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今年以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电视督政活动载体,支持代表“全景式”参与人大监督,助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雨林”式生态。
据了解,本次代表电视督政凝聚了各级人大、各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力量,充分调动专委委员、专业小组代表、专家代表等专业代表的履职积极性。
前期,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监督议题,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在市县联动之下,共征集全市1404家企业的意见,吸引全市572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收集到超340条意见建议。邀请40多名专业代表,组建两个专项督政组,分领域征集企业意见建议60多条,有效提高了代表督政的精准性。为做足“功课”,金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聚焦前期调研中发现的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系统梳理《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执法检查、招大引强项目落地情况专项监督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归纳形成参考问题库,确保问出企业关切、问到问题关键。
本次代表电视督政突出了“三个注重”,即在问题选择上注重兼顾本地企业和招商企业、大中小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诉求,在询问人上注重优先邀请前期参与调研的专业代表参与,在组织方式上注重“红脸出汗”,明确要求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限时脱稿应询,满意度测评结果实时公布,真实反映代表意见。
“从走访调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跟踪问题、打分评价,我们‘全景式’参与,代表督政搭建了一个人大监督的全新平台。”代表们作出如下评价。
据了解,本次活动紧扣全市正在开展的“金心助企”服务月活动,完善了监督建议“提出—交办—反馈—评价”的闭环,检验了政府部门优化涉企服务的实战实效,增加了落实监督意见的民意压力,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为民监督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守护者”。
为提升人大监督的刚性,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健全“全链条”监督机制,年初制定重点监督计划与方案,年中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审议审查,最后以代表督政等形式跟踪问效、反馈评价,着力实现从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的转变,切实把人大监督的压力传导到位。
代表督政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在此基础上,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做好代表督政的“后半篇文章”,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建设“三支队伍”决策部署,完善“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闭环机制,聚焦全市“新春第一会”9个涉企部门承诺落实情况,打好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情况专项监督、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专委视察等监督“组合拳”,持续跟踪督办,推动涉企服务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