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服务群众模式

■ 本报通讯员 王晶莹

“感谢人大代表,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烦心事,再也不用四处找停车位了,感觉方便多了!”

近日,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城街道的吴阿姨握着区人大代表国洪跃的手满脸欣喜地说。原来,国洪跃在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来访时辖区群众纷纷向他反映停车难的问题,随后他深入调研并提出代表建议,推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为实现代表联络站与代表工作室联动,拓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阵地建设,2022年以来,哈尔滨市阿城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人大代表工作室+”工作模式,立足代表所长和民生所需,依托代表工作室平台创新“人大代表工作室+民生实事”“人大代表工作室+富农产业发展”“人大代表工作室+法律咨询”模式,拓展和延伸了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

葛红东是一位农民代表。代表工作室成立后,他通过合作社带动2000多农户参与壮大阿城特色农产品,帮助70个农产品完成线上销售。同时,他推动所在乡镇承办了中国首届亚沟粘豆包文化节,提升了“中国粘豆包第一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亚沟粘豆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金城街道金源家园胡同路口一处光缆悬在半空,2023年8月,杨树乡西发村村桥涵下积水……得知相关情况后,艾书玫代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及时协调解决。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86人次、无偿法律援助62次,共计减免律师费用13万元。

“实践证明,‘代表工作室+’工作模式,延伸了联络站触角,有力促进了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阿城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