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主治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杭州市拱墅区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

改造听民意 老街面貌新

■ 窦瀚洋

在浙江省杭州市,大运河畔、拱宸桥东,昔日里名不见经传的宁波路最近热闹起来。路西头,咖啡厅、茶室、花店……潮味十足的商铺常有年轻人光顾;路东头,不少五金店、理发店等老店门头装点一新,烟火气息依旧。

这条30多岁的老街面貌一新,得益于政府对老旧街区的持续改造。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钟鸣介绍,从2016年至今,宁波路已经历过3轮改造,不同于以往,这次在改造之初,就明确提出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2022年9月,借助街道基层民主协商平台“拱宸邻里·红茶议事会”,有关宁波路改造的第一次讨论提上日程,基层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社区社工和街道职能部门代表都到齐了。

“好好的步道总被杂物堵住,管都管不好。”居民王阿姨快人快语。社工小莫还考虑到整条路的风格:“我们宁波路离大运河这么近,能不能也像景区一样改造?”第一场议事会后,大家就完善街区共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特色景观、优化街区业态等4项达成共识。

邀请居民坐下来一同议事,围绕留什么、改什么、怎么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协商,街道前后共召开了4场议事会和1场儿童观察团分享会,共收集到132条意见,其中80%最终被采纳落实。

“我们拿出近半年时间倾听民声民意、厘清街区脉络、找准提升改造方向,确保了后续施工改造的顺利推进。”钟鸣说,只有舍得花时间与精力去了解老百姓的切实需要,才能打造出大家心中美好且有温度的街区。

其中,如何整修路东头的沿街商铺长廊成了一大难题。“8年前修建的檐廊如今时常漏雨渗水,老商户们也苦恼屋檐太低。”钟鸣分析道,如果推倒重修成本太高,最后经过多轮商议,决定保留宁波路标志之一的檐廊,并将屋檐抬高,这样至少节省下40万元。

不仅如此,宁波路还由此诞生了“一米公约”——店门口一米距离之内的公共区域自行设计、自主管理,人人都是“一米生活设计师”“一米生活大管家”。在钟鸣看来,这是街道对店前区域功能的探索,在不妨碍通行的同时,让空间新增社交、展示等功能。

在改造过程中,街道特意保留理发店、五金店等便民老店,腾退废品回收等店铺,再由街道统一招商。该如何选择业态?“我们希望在方便居民的同时,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钟鸣说,“保留特色店面,聚焦文化和公益服务,要招引独具大运河文化格调的业态,从而引导培育更美好的邻里生活方式。”

茶香、花香、咖啡香……如今的宁波路不只有烟火气,还有精致慢生活。咖啡馆老板沈筱丽家住附近,她见证了宁波路改造的全过程,她索性盘下店铺,没想到街道免了半年房租,正式营业后又给予3个月房租减半优惠。如今这里成了街坊邻里的常聚之处,周边也吸引来更多潮流业态入驻。

如今宁波路上越来越热闹,街道又有新目标。“从宁波路出发,我们希望未来打造属于老百姓理想生活的‘一带一街一圈’美好生活圈。”钟鸣期待道。(据《人民日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