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深悟透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人大新作为

■ 何 浩 (贵州)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了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贵州省盘州市人大常委会看清“家底”,看准矿产资源富集优势,督促政府抓好“富矿精开”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盘州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旨,在思想建设上“先谋于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它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必然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盘州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四个机关”建设定位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中央、省委、六盘水市委和盘州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阔视野,提高政治站位,在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考量、深入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中央、省委、六盘水市委决策部署和盘州市委工作安排,依法对“一府一委两院”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执行计划预算、落实有关决议决定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要民生实事等开展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灵活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整合资源力量,汇聚工作合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全面发展。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在人才建设上“略从局出”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不断提高人才素质,结合人才引进计划和本地人才培养提升政策,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让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盘州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培养建强本地人才队伍,加强与市委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增设人大代表工作机构,引导全市各级人大(议政)代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行业产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开展“代表进站履职”,结合代表履职培训和专题培训,促进人大代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推进政策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完善人才队伍的后勤保障,畅通教育、农业和能源领域的人才良性循环,将人大代表孕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活血液,以实干实绩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关键,在全力推动上“先行一步”

盘州市人大常委会立足盘州必须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实际,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认真梳理总结2023年度实施的全市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经验做法,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能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能源、环保领域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等,整合相关行业产业代表力量、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引导代表依法有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在能源、环保领域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在解决煤炭产业发展与民生环保矛盾上“破题”,激发出盘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

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大使命,在监督落实上“做深一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初衷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盘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监督政府部门在发展规划上准确领会党中央决策意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制定发展措施、落实具体要求时切实立足盘州实际,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发展意愿,做到因地制宜。持续加强密切联系群众,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做深做细,用调研、视察找到助力产业发展与保障民生之间的平衡点,持续开展“代表进站访民情、办实事”活动,让代表联络站成为厂矿企业、乡镇街道和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让行业产业人大代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面临问题难题的“破壁人”,从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凝聚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凝心聚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盘州实践新篇章。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