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代表调研接地气 履职才能有底气

调查研究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形式,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人大代表调研要接地气,履职才能有底气。“地气”指大地之气。对于人大代表而言,人民群众就是“大地”,人大代表要深入基层,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实反映群众心声,提出高质量建议,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 徐江滔 何 威 (重庆)

笔者发现,在实际调研工作中,有的人大代表习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被访对象往往疲于应付,只会说好听的话,导致代表听不到群众真实意愿;有的代表不愿吃苦受累,满足于随便听听、转转、看看,只看得见“舒心的事”,看不见“揪心的事”;有的代表满足于通过材料、汇报、网络收集社情民意,只凭经验办事,怕听到“骂声”难为情,怕触碰问题难脱身,不讲求实事求是。

人大代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难以接地气,会让基层群众失去对代表的信任。其产生的不良后果有以下几种:一是无法捕捉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应对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二是难以掌握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难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抓不住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三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严重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四是可能会造成对社情民意的歪曲认识,导致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臆断;五是脱离人民群众,损害人大代表的形象。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接地气”?

首先,“接地气”就要“打赤脚下田埂”。人大代表如果习惯于在“皮鞋”外面套上“袜子”,一本正经地走在田间地头,指手画脚,甚至是走马观花,尤其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漠然视之,听不到实话、察不到实情,就很难取得履职实效。因此,人大代表只有“打赤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法、多渠道地调查研究,才能实事求是地获得在办公室无法听到和见到的新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其次,“接地气”就要“潜深水”。人大代表在开展调研过程中,必须“潜深水”,到群众中去寻找“源头活水”。调查研究中可以有“规定路线”,更应有“自选动作”,多开展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活动,力求准确、全面、透彻地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真实想法,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履职意识,避免出现“蜻蜓点水”现象。

总之,调研接地气有助于人大代表克服狭隘守旧的思想观念,纠正僵化保守的思维方法,去除道听途说的主观任性,促使其重塑积极健康的心智模式,形成辩证全面的思维方式,提升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通过深入调研把群众的心声反映上去,真正做到知民所需、解民所困。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