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徐建锋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大代表、金沙街道御润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竹青在履职中,牢固树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始终站在“三农”发展的角度,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做群众的知情人、贴心人和领路人。
为农业,一件建议助推亿元产业
近年来,通州区葡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葡萄种植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然而,多年从事葡萄种植的王竹青发现多数农户葡萄种植方式传统,生产设施简单;种植户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叫得响的品牌;产业链配套不齐,缺少葡萄深加工企业,葡萄加工效益得不到有效释放等问题。为此,王竹青提出《关于加快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区农业农村局出台系列资金奖补帮扶政策,引导种植户改良品种;推出“通天下·州如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生鲜驿站,以数字化手段助力葡萄等通州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区农业农村局还通过采取品质提升、科技支农、品牌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举措,使通州的葡萄产业发展为超5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
为农村,两件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成功申报省级项目。同年,王竹青围绕政府规划提出《关于把万顷良田周边区域打造成国际慢城休闲区的建议》。通州区金沙街道办事处制定了“南通通州区金沙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在区政府的组织下,以万顷良田项目区为核心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当年申报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的具体内容与王竹青倡导的慢城休闲区不谋而合。
2023年,在“慢城建议”的基础上,王竹青又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建议》。当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讨论批准了《关于推进通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项目的建议方案》。通州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与规划、交通运输等部门细化规划方案,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了园区产业布局优化。在农业农村部门通州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全区培育打造了景瑞蔬菜、御润葡萄、进鲜港水芹菜、里沟园芦笋等园区农产品品牌。
为农民,三件建议助解急难愁盼
作为区人大代表,王竹青通过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他围绕农民关心的民生问题提出《关于加强对农村创业青年的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简便办理死亡证明流程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育才运盐河校区为民路东延的建议》。
“作为投身农村创业的一分子,在经营好自己一亩三分田的同时,希望有千千万万个有为青年在农村的大舞台上一起作为。”为此,王竹青提出《关于加强对农村创业青年的支持力度的建议》,区人社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先后出台《“新农人”培育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今年1月至9月,全区举办各类培训班共26期,成立畜禽、果蔬、稻麦、农机、企业、水产等6个新农人联盟,全区“新农人”数量、质量稳步提升。
王竹青提出的《关于简便办理死亡证明流程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育才运盐河校区为民路东延的建议》分别得到区行政审批、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区住建部门的办理。区行政审批部门制定了死亡医学证明管理平台,实现了死亡证明办理网上申请,农民最多跑一次就可以办结该事项的目标;区住建部门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为民路东延与扬子江路北延工程列入当年城建重点工程,使城乡路网有序衔接,缓解了该片区城乡接合部农民出行难题。
王竹青表示,“我将继续保持‘进’的劲头、‘干’的姿态,当好民意‘传声筒’,把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刻之于心,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