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接待日”里听民意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大代表王德生履职记

■ 本报通讯员 邵苏珊

“我看办个食堂是好事,咱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563名,其中26名还是留守老人,怎么吃饭还真是个问题。”

“办食堂好是好,但是钱从哪出?怎么经营?谁来负责?”

……

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壮武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会议桌前,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最近有好几位大爷大妈到代表联络站找我聊天,也说到了平时吃饭的问题。”即墨区人大代表,壮武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兼古城自然村党支部书记王德生说,“我看这个事挺普遍,许多老人有需求,有需求就要办,办就要办好。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具体怎么办……”

就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思路明确了,办法找到了,村委会采取“村里补一点、自己出一点”的形式成立“爱心敬老食堂”,每天为村里的老年人及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中、晚两餐,解决困难群众的吃饭难题。

像这样的讨论,壮武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每个月10日都要“上演”一次,村民都知道,这天是王德生的“接待日”,有事去代表联络站肯定能找到他。人大代表“接待日”是区人大常委会依托代表联络家站、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由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活动。王德生把“代表接待日”活动作为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平台,将人大代表履职与村庄社区治理相结合,把在日常走访中了解的群众困难和矛盾纳入接待范围,邀请街道相关干部、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共同参与,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公示等形式,大家一起提意见、想办法,解决村民的烦心事。自壮武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以来,共召开会议20余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70余件,有事找人大代表的共识逐渐在村民中形成。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看到村庄一天天发生变化,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是我最开心的事。”王德生说,“村庄就是我的‘大家’,作为‘家长’,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当好村民的贴心人,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条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