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帅
日前,有粮食公司将过期大米重新包装销售一事在网上热传。针对舆情,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说明:重庆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已根据举报线索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食品保质期是人们判断食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一些临期食物的价格往往较低,过期食物更是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上。但有些黑心商家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就虚标保质期,他们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其实迟早会被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发现。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示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的,为1000元。”可见,法律不仅规定了商家的行为底线,也有明确的处罚条款。
现实中,必须让那些黑心商家真正被罚到“肉疼”,才能制止他们的违法乱纪行为。类似的惩处已经有不少先例可循,比如,2022年2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北京某公司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含有虚假内容、标注虚假保质期食品等违法行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22万元,罚款34.54万元的行政处罚。
相信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终会大白。不论结果如何,涉事公司都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时刻放在心上。(据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