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小明 (安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吹响了号角,指明了方向。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安徽省定远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结合基层人大实际,主动担当作为,自觉做改革拥护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以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助推改革任务落实落细。
在以高质量监督助推改革发展上精准发力
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打好监督“组合拳”,放大叠加集成效应。一是强化工作监督。健全专项工作报告制度,推动“一府两院”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审议和监督。建立监督问效反馈机制,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人大审议意见及时有效落实、限时办理、整改反馈。出台“三问”工作监督评议方案,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对上年度排名后三位单位作为县人大常委会本年度重点监督单位。二是深化财经监督。围绕经济领域开展监督,持续加大对计划执行、预决算审查、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监督力度,开展专项调研并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紧盯《定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落实,推动县政府盘清家底、盘活资产。健全完善对县政府债务监督的制度,推动政府守住债务风险底线。三是优化法治监督。与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联合出台《2024年定远县“江淮普法行”活动方案》,助推法治定远建设,强化司法监督,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用法治方式助力现代化美好定远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的“法律巡视”作用。
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上激发活力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这一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用活履职阵地。按照省市人大统一部署,健全完善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建好管好用好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代表之家、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及省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市人大乡村振兴基层民意联系点等履职平台,健全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载体,统筹推进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建设。二是办实代表建议。结合“两个联系”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引导全县五级人大代表提出切实可行的民生建议,及时转交县乡两级政府办理。通过“清单制、督查制、函询制、评估制”四步法督查督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产业园区和乡镇产业园要素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等5件议案和9件建议,实行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各工委跟踪督办,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督查调研。三是激发履职活力。出台《在全县人大代表中持续开展推动民生实事工作“组合拳”的方案》,着力推动并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县乡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
在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赋予人大新使命,完成新使命要着力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一是打造学习型机关。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跟进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以及全国和省市人大相关重要工作安排、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精神。每月举办一次学法大讲堂活动,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读书班,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二是打造效能型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助力全县经济发展,加强全县经济工作监督,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帮办服务工作,以人大工作实绩实效全力助推全县高质量发展。落实县委关于开展“学党纪、强作风、提能力”大讨论方案要求,开展社会治理领域专项调研,突出群众关注的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和物业服务管理。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扛牢“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三是打造创新型机关。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守正创新提振人大工作动力,在政治建设上始终强化思想引领,在作风建设上始终坚持从严从实,在能力建设上始终做到以学赋能,以“县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的坚定自觉,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