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下一篇

太阳照在十家子河上

——辽宁省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十家子河综合治理工程始末

我在辽宁省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10年,回首过往,我深切地感受到,朝阳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与市人大常委会全力助推密不可分。其中,倍受市民赞誉的十家子河综合治理工程最是让我难忘。可以说,我见证了这条河流的重生:尘沙飞扬的干河套复流复绿,风景优美;时常肆虐的水患终息,避免了百姓损失;环城路网优化,高铁站到新城区更加便捷;千百年来缘水而居的布局发生改变,向“一核两区”辐射发展;朝阳坚定地向“绿”而行,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潜能……

■ 乔树森

那是在2018年,横卧朝阳城区北部的干涸河道——十家子河引起了群众关注,一条条希望治理十家子河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不同途径提交到朝阳市人大常委会。随后,在市委统一部署下,朝阳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批准十家子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决议。而十家子河治理,也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驯服的河

时间回到1966年6月16日下午2时30分,十家子河流域上游突然暴发山洪,肆虐的洪水冲垮了石坝,冲走了国家财产。危急时刻,解放军某部连长楚长喜和战士孔繁鑫不顾个人安危,纵身跳入滚滚洪水中,在营救战友和打捞物资过程中不幸壮烈牺牲……

十家子河沿岸东三家小学退休的80岁老教师李春山,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满脸悲戚,他说,那些年十家子河流域发大水是经常的事情。有时下游还是响晴的天气,上边大洪水就冲下来了,冲走的人、财、物不计其数……

朝阳市双塔区人大代表、二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左良存说,当年闯关东过来的老辈人,有十来家在河边住着,这条河和村子也就随之以十家子命名。1962年洪水把村庄冲毁,村子不得已向北迁移一里多地,也就是现在的二其营子村。由于道路不便,环境恶劣,经济落后,老百姓生活质量很低。1994年发洪水,水漫上了老百姓家里的炕,冲毁了很多房屋。

1930年《朝阳县志》记载十家子河:“号曰干河,因不时涸竭也。入夏大雨时行,水源恒三四尺,实渡无舟,人多病涉。”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十家子河发生过十多次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季节性河流的特点,朝阳山区的特点是河道坡降大,短时间强降雨导致水量陡增,水流湍急,来势凶猛、峰高流急。别看平时水不深,但是因为流速快,极容易造成伤害。”连续7年担任市人大代表的水利专家郑晓东解释道。

朝阳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夏季炎热,冬春少雨,气候干燥,植被稀少,风沙危害严重。在许多老人的印象中,以前这里是干河套,风沙很大,行走在大坝上,常常是“张嘴满口沙,脚下都是泥,到家一身土”。上世纪80年代,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十家子河成了市区最有名的采沙场。后来,发展集体企业、村办企业,一些小工厂开始临河而建,污染随之而来,十家子河变得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人避而远之。

2023年1月7日,十家子河治理工程正式启动。朝阳市委将这项工程确定为年度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足见其重视程度。朝阳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步伐,持续关注、推动。市政府及工程指挥部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赴梅河口、沈阳、北京、南京等地考察学习相关生态工程建设。从原材料采购到现场管理,全链条严控工程质量,并且分阶段邀请人大代表进行监督,确保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工程前期规划设计时,郑晓东提出了生态护坡替代砌石护坡等多个建议,为项目生态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8月19日至20日,十家子河遭遇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强降雨,上游平均降雨量超过170毫米,最大洪峰值突破每秒1000立方米。一般情况下,朝阳全年降水量500多毫米。短时间强降雨呼啸而下,洪水来势凶猛,十家子河经受住了建设以来最大洪水考验,保障了城市防洪安全和沿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10月,金秋送爽,工地上几台挖掘机在进行工程扫尾工作。河畔的风景经过一番精心的修缮和装饰,焕然一新。远处的人工湖几处白鹭凫水,野鸭鸣叫。水清景美,秋收的喜悦正等待上场。漫步河畔,享受着秋日暖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为河患得治而欣慰!

找回的绿

傍晚时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市民从四面八方来到十家子河岸边的小公园里,有的借助健身器械拉拉筋骨,有的跳跳广场舞练练太极拳,还有的忙着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每一处都洋溢着幸福。

十家子河边香梅湾小区的居民刘喜生,每天都要来锻炼身体,“现在的朝阳,山美、水美、城更美”,老刘说,“我们老两口是随着女儿来到朝阳定居的,十多年来,见证了朝阳的变化——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出行方便,城市绿化越来越好,沿河风景越来越美。”

进入新时代的朝阳,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为重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十家子河上游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水质大为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河岸周边环境依旧脏乱差,直到十家子河治理工程全面启动,这一切才彻底改观。

2024年6月13日,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工作方式,组织“五级”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百名人大代表走进“六大工程”建设现场,积极建言献策,比如通过增加橡胶坝坝长扩大了水面生态效益、通过树种优化形成四季有绿的生态格局、通过特色文化巧妙融合提升生态空间的文化属性等等,这些建议已然在项目建设中实施,助力十家子河“水、绿、人、文、城”相融合的滨河生态景观带建设。

建设单位负责人张皓介绍说,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绿色施工”问题,建设部门采取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方式认真落实。比如为防止扬尘和粉尘污染,对施工现场的沙土堆采用盖土网进行覆盖;对洒水车不间断进行降尘处理;对渣土车辆进行全覆盖封闭;对施工现场路面采用砂石料压实处理,防止泥沙污染城市路面。一系列措施,确保减少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如今十家子河已经成功转型为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绿肺”“城市氧吧”。

城在水中,城在绿中,人在林中,人在画中。从风沙卷面、人人恶之,到绿意盎然、人人乐之,为古城特质增添了一份灵动,这也是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一个生动写照。

巨变的城

向水而生,缘水而居。巍巍凤凰山下,在拥有1700年建城史的城区内,滔滔大凌河穿城而过,朝阳城在凌水的孕育之中兴盛、发达。十家子河经过治理后形成的水面,与大凌河深情挽起手来,拥抱着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十家子河工程改变了朝阳城市布局,为城市扩容及中心北移提供支持,让朝阳沿着绿色发展的道路重新出发。“水利治理新标杆、产城融合新示范、品质宜居新样板”的城市新区,与大凌河城区段呼应、交会,政务服务中心、高铁商务中心、创新智慧中心“三核”共振,构建了生态朝阳山水相依的新格局。

“沿着滨河路而行,公路桥、铁路桥,绿化带、观光带,各具特色、让人感叹朝阳城翻天覆地的变化”,朝阳市双塔区人大代表蔡宇说,“这个工程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城市整体形象。在百姓眼里,这条路就是一条民心路。”

十家子河生态环境改变和带动的绿色发展,促进了学校、体育公园等优质资源向燕都新区集聚,而充分享受到这益处的首推二其营子村,面对时代的变迁,二其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下辖的原十家子村已经不复存在——一排排平房被推倒之后,拔地而起的是新政府大楼和住宅小区,村里的1200多口人也搬进了楼房。充分体会到生态环境是生存发展根基的二其营子村,未来何去何从?

双塔区人大代表、二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左良存深知肩上责任,他说,不抓住绿色发展,以后还会付出沉重代价。年初村班子通过招商,从北京引进了一家利用立体空间搞生态养殖的“绿色企业”:下边水面养各种鱼类,鱼塘上面种各种蔬菜,鱼的粪便为青菜生长提供所需肥料,生态蔬菜又喂养出价值较高的田螺,鱼吃的草、浮萍也是自家种植,投资却只有2000余万元,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能解决村里将近100人的就业。

其实,二其营子村的发展之路,又何尝不是朝阳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大以来,朝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注重补齐生态建设短板,坚持以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成果成绩:经济总量突破千亿,清洁能源破局成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外界预期明显改善,振兴发展从“蓄势待发”走向“谱写新篇”。上半年,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下“十四五”以来最好成绩。

朝阳坚定地向“绿”而行、向绿色要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持续增强。如果说河流是大地的血脉,那么,十家子河工程已经为古老而又全新的朝阳,注入了无限新鲜的力量,为朝阳发展提供了无数种可能。

图①:2024年6月13日,朝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百余名代表视察十家子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现场。

图②:2024年8月7日,朝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卫东(左二)率队视察十家子河综合治理工程。

图③:改造中的十家子河北大桥左岸。

(图片由作者提供)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