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二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在人大工作已走过32个年头。32年来,我参与、见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许多故事记忆犹新,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个“第一次”。
初识人大——
第一次学写报告
1993年12月,正值石家庄市栾城县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的紧张阶段,时年24岁的我从栾城镇政府调入栾城县人大办公室工作,任机要秘书。有一天,办公室刘主任突然找到我说:“听说你喜欢写文章,还经常发表,今年的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你试着起草看看。”听了这话,我有些忐忑。虽然我在报刊发表过几篇“豆腐块儿”,但对公文写作却是一窍不通,而且我对人大的认知,仅停留在政治课上学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粗浅阶段,对人大的工作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突然安排我起草这么重要的材料,心里实在没底儿。于是乎,我一头扎进档案室,翻阅历届报告,琢磨写作章法,拜访每个科室,了解工作进展,向老领导求真经。经过十多个昼夜的苦思冥想,我奋笔疾书,终于按时完成了初稿,工工整整誊写在稿纸上,7000余字,足足50多页。
几天后,刘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报告写得不错,他稍微改了改,让我拿回去再看看。我有些得意地拿着这沓厚厚的报告回到自己办公室,一翻才发现,这份报告经过了大量修改,原稿中能用的部分寥寥无几,增加补充了很多内容,我边看边出汗,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起草的报告离真正的报告差距有多大……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学写公文。从那时候起,我才算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公文,实实在在体会到了“爬格子”之苦累。经过一番学习和苦练,我在公文写作方面初见成效。1994年还被《人民代表报》聘为特约通讯员。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感受民主——
第一次在看守所组织投票
1996年是河北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之年,那年我仍然在栾城县人大办公室工作。12月的一天,办公室副主任对我说:“12月10日是全县统一的选举日,我们得去一趟县看守所。”我心想,看守所是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地方,去那儿干什么呢?带着疑问,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几名同志乘车前往看守所。
进入看守所院内,灰色砖墙上、树上贴着“充分发扬民主 严格依法办事”“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等标语,使整个院子透露出一种威严和庄重,北屋平房门口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红色的投票箱,身着灰蓝色衣服、剃着短发的被羁押人员分几列整齐地站在票箱前面。
看守所的池所长把我们带进了会议室,简要介绍了投票选举的准备工作,县人大的同志就各项法定程序进行了具体指导,这时我才知道此行的目的。之后,我们又来到投票会场。当主持人宣布投票开始时,大家手里拿着选民证,开始陆续领票、画票、投票,最后唱票、计票……投票选举圆满结束。我切身感受到,原来民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们身边。看守所中羁押的人员一般都是未被法院审判的人员,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组织这次投票,就是依法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
见证监督——
第一次现场见证询问
2017年8月29日上午9时许,栾城大酒店报告厅内,栾城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专题询问会正在举行。这是栾城区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熠熠的国徽下,整个会场显得格外庄重。11名委员就群众普遍关注的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展开询问,大家踊跃发言,直击问题,“辣味十足”:
“许多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不满意,请问目前我区物业服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请问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在物业服务管理工作中,你们承担了什么职责,做了哪些工作?”
“物业费能不能与水费、电费捆绑收取?业主空闲房屋是否应缴纳物业费?由谁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进行监督?”
……
“问者”不留情面,“答者”态度诚恳,一问一答之间,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人民的负责,也彰显了人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殷殷情怀。“这次询问,既是人大的依法监督,也是对政府工作的鞭策和支持。委员们的意见,我们一定逐项梳理,认真研究整改,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与会副区长郑重表态。这是我第一次保障专题询问工作,见证了人大监督由程序性到刚性的转变。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三十多年来,每一个“人大故事”,都伴随着我成长的脚步,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又是“接地气”的生动实践。从“橡皮图章”到“四个机关”定位,从“开会代表”到“进家入站”履职,从民生实事政府定自己办,到群众提代表定,再到全区创新开展的人大代表与“政府官员”“面对面”座谈交流,我亲历了县级人大常委会这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名人大躬耕者,虽然临近退休,亦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唯此,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