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原龙 (陕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决定》的出台,明确了进一步深化人大改革的方向、路径和基本要求。做好人大财经监督工作,要在全面学习领会的同时,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探索工作举措,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服务有方、参谋有道、监督有力、创新有为,为全面深化改革、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而不懈努力。
强基固本
力求改革能力有新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人大财经监督的水平,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级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敏锐准确把握前沿政策导向;要全面把握改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依法治国,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基本标准;要全面学习理解预算法,提升分析问题、预判问题的能力,既要宏观把握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区域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要微观着眼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和瓶颈,增强改革动力,做到监督工作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
力求助推发展有新思路
要把握大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党委部署的事、政府关注的事、群众期盼的事,要做到原则坚定、态度坚决、严格督办、一抓到底,以过硬的作风推进落实;要突出年度监督重点,提升监督工作实效。要立足发展第一要务,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重点加强审计问题整改、国有资产监督、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等开展视察检查或调研,全力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的督促检查,积极破解发展瓶颈;要强化为民担当意识,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来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一企一策,抓服务,抓规范,力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大胆改革
力求监督实效有新突破
要深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改革。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转变的改革决策部署,稳步推进财政预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深入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监督改革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年度视察检查,着力推进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切实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积极推进政府债务审查监督,敞开前门、严把后门,积极支持政府发行国债、专项债,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预期、社会消费预期。
聚智借力
力求监督手段有新变化
要善于借助专业力量。财经监督工作专业性强,自身人手有限,人大财经监督工作必须借助财经专家咨询组等专业力量,提升监督的科学性。要调动财政预决算审查咨询小组、财经代表联络站等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参与人大财经监督活动。要切实发挥审计在财经监督中的作用,在制定监督计划时要与审计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通过监督审计问题整改,规范预算执行,提升监督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按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大代表的作用,尤其是财经部门专业人士和企业界的代表,要多向这些专家、代表请教,真正了解掌握实体经济和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切实改进调查研究。调研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要创新调研方式,综合运用全面调研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线上征询与实地察看相结合、开展问卷调查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等形式,掌握实情,加强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研判,使视察调研成果更加切合实际。要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加大明察暗访的频次,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把情况摸透、把事实看清、把根源找准,确保提出的意见建议富有针对性、建设性、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