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夯实民生之本

——上海市宝山区人大常委会以法治方式保障促进“稳就业”工作

■ 本报通讯员 陈 玲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器”。2023年2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实施情况如何?当前如何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如何提高教育和培训质量,促进人岗匹配?如何更好服务重点人群,稳住就业基本盘?

今年,上海市宝山区人大常委会把开展就业工作监督作为督促政府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抓手,就《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开展专题询问,以法治方式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认真履职尽责,推动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深入开展执法检查

在今年5月的检查中,执法检查组走进高境镇泰禾红御“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看到“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受到居民欢迎。“区人社局会给我们下发本镇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名单,区、镇联合开展需求摸排,建立‘一人一档’,并提供‘1131’(1次政策宣传、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就业服务。”高境镇促进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向执法检查组介绍。

“有必要探索市场化运作新路径,引导、整合各类资源深度参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少企业负责人向执法检查组提出建议。

残疾人就业也牵动着大家的心。执法检查组深入淞南镇残疾人康复之家,听取了四个镇情况介绍。“我们了解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数量大幅下降,2005年全区有1000余家,但2015年起,福利企业陆续关停,目前,全区仅剩60家。”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杨海兵对福利企业发展的困局十分关注,他建议,“要及时妥善处理福利企业退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支持福利企业发展,继续发挥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作用。”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蕾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提出意见,“要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与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协作,重点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零工市场、‘宝就业’平台等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建设,提升本区就业服务能级。”

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就业

“促进就业工作涉及多个人群、多个行业,一个部门的力量有限,多条线、多层级联动的‘大就业’工作格局才是新时代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专题询问环节,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詹军就协同联动机制率先发问,“区人社局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牵头作用发挥得怎么样,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是如何协同的?”

“促进就业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宝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广作出回应,“区政府建立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区人社局充分用好联席会议平台,牵头协调推进全区稳就业工作……”了解到联席会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强化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单位工作职责,推动就业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委员和代表们给予肯定。

“同时,我们更注重制度化建设。”胡广对发挥政策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牵引作用作进一步回应,“本区出台关于就业促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落实《上海市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目前发放区级资金超4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推动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区人大代表梁勇向区科委提问,“协同对接街镇、产业园区的措施有哪些?怎样进一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就业链的共同发展?”

区科委副主任官国振介绍道,“我们当好科技工作服务者,与街镇园区协同联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并积极挖掘、孵化潜力型科技企业,截至2024年5月,宝山区各大学科技园完成成果转化项目181项,落地企业648家。”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新民最关心产业带动就业问题。他问道,“我区在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时,对产业项目带动就业方面有哪些考量,才能让区域转型发展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契机。”

“我们主要通过‘内外兼修’两方面来推动产业带动就业。”区发改委主任高虹军接过话题,“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谋划‘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拟定目标和计划时,我们一方面通过承接国家、市级战略政策用好外部动力,比如发挥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在稳经济、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项目提供更加稳定、持续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区域经济社会自主转型激发内生活力,培育壮大‘六大产业’,以产业发展拓展就业容量,以就业稳定提升产业活力。”

落实重点人群就业帮扶

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陆伟群追问,“今年宝山区高校毕业生中未就业的比例是多少?已经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效如何?”

“我们坚持关口前移。”胡广说,“通过上海大学等五所区内院校就业、创业指导站,组织就业创业课程进校园,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营‘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为大学生职业规划以及求职提供支持。”“截至8月底,宝山应届毕业生5011人,离校未就业1529人,较2023年增加13%。”胡广报出相关数字,坦承面临的压力,“不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已经受到国家、市及区等方方面面的关注,宝山区今年持续挖掘市场化岗位资源,累计发布岗位4.9万余个,并发动重点企业‘送岗入校’,千方百计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政策方面的举措更多,我们严格落实用人单位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费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与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三联驱动”,打出一套监督“组合拳”,既是对执法检查效果的强化,也是对专题询问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充分彰显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下一步,宝山区人大常委会将对执法检查报告和专题询问意见进行跟踪督办,确保询问的问题件件有回应,检查出的难点事事有结果,以人大之为助力宝山区“稳就业”工作。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