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成风化人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山西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全民阅读基础。但是,在过去,山西省全民阅读工作与建设书香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制定《山西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法治形式统一全社会对全民阅读的认识,对于激发全民阅读热情、优化全民阅读环境、提升全民阅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做好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对于传承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省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条例作为重点立法项目,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组织调研组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增强法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条例实施三年以来,对全民阅读产生了怎样的促进作用?”“条例出台以来,贯彻实施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次执法检查中,省人大常委会依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检查重点,务求检查取得实效。5月,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通过方案; 6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执法检查组全体会议,安排部署执法检查工作。7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太原、吕梁、晋中开展执法检查,边检查、边督促、边整改,督促条例进一步落细落实,为助力“书香山西”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条例的实施,旨在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俊清指出。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智能时代的到来,读书场景不断丰富,方式不断拓展,阅读早已突破了时空限制,阅读场景也逐渐多元化,数字阅读、手机阅读及移动有声听书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新型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如何推动全民阅读?”“实体书店如何才能走出困局?”执法检查组成员带着问题,深入调研。
8月,执法检查组深入太原、晋中了解法规措施落实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情况汇报。
“要举一反三,从个性问题查找共性问题。”委员和代表们一致表示。
“推进‘书香山西’建设,在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的同时,我们必须丰富阅读形式,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委员和代表们指出。
便民利民 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条例实施三年以来,放眼三晋大地,阅读的空间、形式、理念、内涵也都呈现出一些可喜变化。
山西省各级新闻出版局,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条例,坚持高位谋划、高位推动,多措并举,持续增加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大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出依托120余座图书馆、3200余家实体书店、1.88万多个农家书屋构成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方面,山西省新华书店设立首个山西老年大学新华书店分校;陆续建成“校园书店”135个,社区书店、景区书店、城市书房、“24小时”智慧书房等网点47个;自建或联建农村发行网点163个。
9月26日,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关于检查《山西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各级以建设“书香山西”为目标,聚焦提升全民阅读工作质效,完善阅读基础设施,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设施建设,夯实基础支撑;全面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阅读对象重点突出,阅读活动工作质量逐步提升;山西全面开展阅读活动,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其中,省委宣传部举办2024年山西全民阅读大会,组织举办图书展览、名家讲坛、经典诵读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山西省第三十一届“奋进新征程做好接班人”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吸引13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
多措并举 深化全民阅读工作
执法检查组在充分肯定全省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一些地方的农家书屋、社区书屋重建轻管,图书数量少、质量差、更新慢,图书借阅率低,阅读场所得不到充分利用;有的地方在城市改造中把原有的新华书店拆除,但没有按要求原址复建;一些县(区)存在上热下凉现象,未按照条例相关规定落实法定职责、编制并落实全民阅读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全民阅读工作规划,给予全民阅读工作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探索如何将城市阅读指数纳入文明城市考核体系,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全民阅读长效开展。要创新全民阅读推广方法,认真分析研究全民阅读特点规律,积极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阅读新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大众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
执法检查报告转省政府后,要求各级政府及新闻出版、文旅等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执法检查意见要求,扎实做好整改,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全民阅读是一个社会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山西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切实推动了条例的贯彻实施,充分肯定了全省全民阅读活动取得的成绩,又客观反映了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将加大监督力度,延伸监督链条,以法治方式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