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第一版)

为提高陶瓷原材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条例制定了严格的开采利用制度,规定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矿产资源保护、开采规章制度,不得无证开采、越界开采、超量开采和破坏性开采。

推进知识产权多维度保护,有利于陶瓷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在加强陶瓷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方面,条例引导、鼓励和支持陶瓷文化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保护创新性制瓷工艺、技艺和器型设计等方面的专利权、著作权,支持陶瓷文化相关地理标志保护申请。

“没有保护的创新等于零。”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金宇认为,条例的出台,可让更多“守艺人”吃下“定心丸”。

为提高立法的针对性,考虑各自特色,四市人大在制定条例时还增加了一些个性条款。这让条例在具体实施中更为适用。

“磁州窑是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条例就通过技术创新,采取循环利用、智能控制等有效措施,对传统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等内容进行规范。”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进民介绍。

“结合实际,条例规定市和相关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定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结合,将定窑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发展,培育定窑文化旅游功能区,加强定窑遗址遗存分布范围及周边文化古村落的规划建设。”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来顺说。

既着眼悠久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也注重现代陶瓷产业的发展,单独起草的《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振兴促进条例》,以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为根脉,以产业振兴发展为目标,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手段,分别以专章的形式对“中国北方瓷都”振兴促进进行了规定。

推动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助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部法规的出台,标志着磁州窑、邢窑、定窑、中国北方瓷都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进入法治化轨道。

磁州窑窑火不绝,是中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条例的出台将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陶瓷文化、重振当地陶瓷产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国家级非遗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立忠表示,“法治护航下,我将继续打磨提升磁州窑烧制工艺,用心把当代磁州窑艺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让古老的磁州窑焕发‘年轻态’,穿越历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条例的制定出台,为我们进一步保护邢窑文化、传承邢窑文化、发展邢窑文化提供了法治保障。”邢台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李戈男表示,贯彻实施条例,他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邢窑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力争把邢窑这个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成文化旅游地标。

唐山陶瓷历史悠久。目前,唐山已经形成了以日用瓷、艺术瓷、卫生瓷和特种瓷为主导,上下游产业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是全国三大卫生瓷生产基地之一。

在省人大法制委专家顾问、省文史研究馆一级美术师萧依看来,河北省适时就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开展协同立法意义重大,其产生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相信条例正式实施后,可有力促进我省陶瓷在技术上不断融合创新,在文化内涵上不断汲取时代精神,为保护好千年窑址、传承好千年工艺、呵护好千年匠心、发展好千年产业提供法治支撑,让千年窑火越烧越旺。”萧依说。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