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下一篇

那些年发生在菱湖风景区的法治故事

图①:2017年8月,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汇报询问会。

图②:2018年5月,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情况调研。

图③:2024年6月,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关注菱湖风景区水环境治理情况。

(图片由作者提供)

■ 陈大悦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回首我在安徽省安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经历,最难忘的是,菱湖风景区的法治故事。这些故事充分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安庆市菱湖,前身是清末时期的私家园林,全省建成最早的园林式公园,以菱荷景观和“菱湖夜月”景点闻名,是一代代人记忆的摇篮。当年,安庆市菱湖曾是郁达夫的青春家园。郁达夫在国立安大执教,闲暇来到隔壁一步之遥的菱湖游玩,痴迷忘归。安庆市人大常委会以法治方式呵护菱湖风景区,助力打造了近9平方千米的生态景区,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六年不松劲扎实推进议案办理

曾几何时,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菱湖风景区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特别是,菱湖风景区周边不少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对菱湖风景区水体构成严重污染,市区群众盼望加强菱湖风景区水体治理。

2010年1月21日,安庆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将16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菱湖风景区水源保护的议案》列为大会正式议案。依照《安庆市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将该议案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

由于议案办理涉及工程量大,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安庆市十五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六年不松劲,每年都将该议案作为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10余次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发出5份常委会审议意见书。

踏石留印,监督“一抓到底”,议案办理进度条不断刷新。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确定了“远期整治和近期整治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排涝和治污相结合”治理原则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治理方案,工程主要涉及雨水、污水和补水三个方面,总投资2.64亿元,共有25个子项目。花亭大沟、菱北箱涵清淤、花亭路排水主管铺设、大湖补水、湖心路中箱涵与湖心中路改造……17项工程项目相继在2015年年底完工。

首部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

2015年5月,安庆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县(市、区)、市民群众,广泛征求立法建议项目,征集了立法项目建议48件。

首部地方性法规聚焦什么?制定菱湖风景区条例,群众最急最想最盼。安庆市人大常委会顺应民心、下定决心为一处风景区“量身定制”一部法规。

2015年10月29日,安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提请的《市菱湖风景区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标志该市首部地方性法规制定正式破题。

2016年5月27日,《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经安徽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翻看《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打造生态文明典范菱湖风景区“路线图”清晰明了,提出不少破解之道。

——把立法与推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促进城市建设管理。从空间布局上,将菱湖风景区建设和保护范围由原有4个湖区(菱湖、莲湖、东大湖、西小湖)4.496平方千米扩大至毗邻的康熙河和秦潭湖水系,总规划面积达8.5平方千米,涵盖六湖一河;从时间跨度上,既有已建成的公园和景区,也有正在建设的康熙河景观带,还有规划待建的秦潭湖景区。

——强化地方性法规的权威。针对菱湖风景区的特点和特色,条例作了具体的细化和规范,既体现对政府主管部门依法授权,又体现严格规范和约束。在法律责任方面,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原则下,采取确定数额的处罚设置,有利于防止执法随意性,可操作性得到增强。

“热辣滚烫”的汇报询问会

《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实施近一年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如何解决?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创新开展一次执法检查,执法检查采取询问方式暨“一问一答”方式进行。2017年8月22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实施情况汇报询问会。

会前,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反映菱湖风景区管理薄弱环节的暗访纪录片。在菱湖风景区垂钓洗衣、污染水质、经商营业、私自种菜……种种乱象频频“出镜”,让与会人员如坐针毡。随后,安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和委室负责人,结合“片中现象”,对《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较真坦率的询问,包括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环境保护、规划开发、经费保障及景区内犬类管理、水质改善等方面。市园林、住建、公安、城管、规划、环保等17个部门负责人红脸出汗,作了深刻剖析和积极回应。

以真询实问促真抓实干。会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问题清单”,注重做到了“一治五管一衔接”,“ 一治”即利用雨污分流、城市管网等工程措施和石化管廊迁建、“一湖九河”水系综合治理契机,加强污水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五管”即加大对在景区内骑行电动车、牵行犬类、湖中洗衣、游泳、钓鱼等5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制止、查处和惩戒力度;“一衔接”即统筹做好康熙河景观带和东大湖、菱湖、莲湖景区的常态化、科学化管理,切实保护城市明珠和绿肺。

“安庆环保世纪行”守护碧水蓝天

“安庆环保世纪行”活动,已成为全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大工作品牌和环保宣传平台。安庆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十余载开展“安庆环保世纪行”活动,紧扣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主题,聚合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多方力量,推动解决一批环境资源保护问题。2017年10月,“安庆环保世纪行”活动围绕“守护碧水蓝天绿地,建设生态美好安庆”主题,就菱湖风景区水环境的系统治理,开展集中采访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

“安庆环保世纪行”活动形式不断创新,针对菱湖风景区水环境保护的问题,结合“六五”环境宣传周举行启动仪式,采取市、区联动方式,以较真精神,分别组织开展了“加快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专题和“打赢碧水保卫战”专题的宣传采访活动,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依法守护菱湖风景区的生态底色、发展绿色,安庆市人大常委会不曾停下脚步。2018年6月,安庆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要求进一步界定菱湖风景区范围、明晰定位功能、严格保护水环境。2022年,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修订《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注重与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相衔接,让城市生态公园融入文旅元素,更多惠及百姓。2023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城区污水治理,形成《人大视点》,市委主要负责人予以批示,推动了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工作。2024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对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布局、生态补水的路径和成效进行了深度调研,并赴外地学习考察,提出利用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对文苑河和康熙河实施生态补水工作的建议,以法治力量持续优化菱湖风景区水环境。

诸如此类的法治故事在安庆还有很多很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菱湖风景区的绿色协调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看,一幅幅只此青绿、鱼翔浅底、水天一色的美丽菱湖风景区新图景跃然纸上。

亲身服务和参与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强化菱湖风景区法治保障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更加深刻领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显著优势、时代内涵、功效作用。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