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周桃安
票决,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载着民主。
换届以来,浙江省兰溪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等各环节、全过程,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全力推动民生实事“开花结果”。
以“民声”定“民生”
“社区老年群体基数大、高龄人口多,许多老年人因独居、患病等原因,烧饭吃饭都成难题”“老年人记忆衰退忘记关火容易引发火灾”……2023年,人大代表来到兰溪市云山街道和平社区开展调研,居民们在一言一语中表达出了“希望社区能设立一个集中供餐的老年食堂”的共同诉求,人大代表认真记录,将民情民意转变为民生实事项目建议。
今年年初,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通过“颐养助老暖呵护”民生实事项目,建成20个以上村(社)老年助餐服务点便是其中之一。7月,伴随着云山街道和平社区“老年食堂”正式开放运营,困扰社区老年人的一些生活问题迎刃而解。
民生实事办什么,代表票决说了算。为了让票决制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事”,每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分别发布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公告。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代表小组活动、网上履职平台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征集民生实事项目。
针对征集到的民情民意,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进行分类、梳理、汇总,交给市政府论证初选,提出可行性候选项目,并在人代会期间通过代表票决方式选出10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真正实现以“民声”定“民生”。
让“实事”成“好事”
“有了这个‘午睡神器’,以后孩子们再也不用趴着睡了……”看着学校为学生们添置的可放倒式课桌椅,家长们连连点赞。
配备可放倒式课桌椅是2024年兰溪市民生实事项目——提升学生学习环境工程内容之一。民生实事项目要真正落地见效,离不开人大的有力监督。为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2024年兰溪市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方案》,明确各项目监督推进工作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工联系,各工委对口负责,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委员及人大代表参与,形成一项目一监督小组、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报告、一年一测评的监督体系,对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实施全过程覆盖。监督小组除了每季度到相关部门调研民生实事推进情况,还结合走访选民、视察座谈等方式,掌握项目进度、查找问题不足、分析问题根源,督促市政府及责任单位制定针对性措施。
在市人大常委会第二专项小组的监督推动下,目前,兰溪市教育局已为全市1.78万名中小学生配备了舒适的午休躺睡装备,包括可躺式课桌椅、午休床、午休垫等,让“躺睡”成为学生午休的“正确姿势”。
把“民意”变“满意”
项目确定,重在落实;效果如何,群众说了算。
每年12月,兰溪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并分别在全体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层面开展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结果在次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向全体人大代表报告。对满意度较低的民生实事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将在下一年度作为重点监督事项进一步督促办理;对未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由市政府向大会作出解释和说明,同时提出全面完成项目的具体措施。
在近年来的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中,代表满意度均在95%以上。人大代表的量化评价数据客观反映了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成效,既体现了民智民意,也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只有坚持真督敢督、真评实评,才能推动民生实事从‘项目清单’到‘幸福账单’,让‘实事’成‘好事’,把‘民意’变‘满意’。”兰溪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