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寿光市人大常委会:

将人大代表讲座办到田间地头

■ 本报通讯员 黄 旭 齐玉玮

“崔代表,叶霉、灰霉这两种病应该怎么预防?”“给菜‘点花’的时候该注意什么?”……这是山东省寿光市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开讲堂、讲政策、送服务,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发挥农业专业人大代表作用,以蔬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将人大代表讲座办到田间地头,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

“人大代表敢于在群众面前亮明身份,和群众交朋友,根据群众需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说给群众听,让群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寿光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卜庆华介绍。

寿光人大坚持触角向下、重心下移,根据农村区域特点、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坚持需求清单、供给“菜单”工作法,量身定制人大代表讲座“菜单”,形成了群众“点单”、人大“接单”、代表“上菜”的定制化人大代表讲座模式,让人大代表讲座接地气、有人气。

目前,寿光人大收集到群众需求560余份,根据人大代表专业知识,梳理形成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12个方面的讲座课题。

群众想怎么听,我们就怎么讲

“在西红柿坐果期间,适量施用磷肥可促进花芽分化……”近日,寿光市人大代表讲座搬到了田间地头,山东省、潍坊市人大代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为部分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上了一堂生动的农业技术培训课。

“广大村民朋友注意了,我是寿光市人大代表王江勇,今天我给大家讲解西红柿闷棚的注意事项……”寿光市古城街道后王村的大喇叭里,又一期人大代表讲座开讲了。寿光人大不断创新人大代表讲座形式,以群众语言、大众视野、基层实际来“翻译”理论、“解释”时政,变“传输式”为“研讨式”,变“被动式”为“互动式”。

百姓的事儿、农村的事儿、蔬菜产业的事儿,都是人大代表最关心的事儿。“小板凳”讲座、网络直播、农村大喇叭……人大代表讲座活跃在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方面。

群众聚到哪里,我们就在哪讲

寿光人大健全专业代表小组机制,依托蔬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群众较为集中的地区常态化开展各项“问诊”活动,不仅授课,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寿光人大不断创新代表接待群众制度,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向菜农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帮助企业、群众解决问题。蔬菜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站以来,已联系群众560余人,帮助解决问题53个,形成意见建议63条。如今,寿光田间地头的人大代表讲座已成为“科、教、推”一体化的综合性讲座。

“田间地头也是履职舞台,通过人大代表讲座,我们和群众的关系更近了。”一位代表说,“我们会尽己所能,扎根农业农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