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盲道,还增设了轮椅坡道、无障碍电梯,残障设施齐全,我们外出更便利了。”说起身边“出行友好”的变化,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耀华社区的视障人士徐阿姨竖起大拇指。
变“碍”为爱的背后,是上城区人大常委会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以代表建议为基点,探索“人大+检察”监督新模式,拓宽监督服务范围,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建议落地开花,全力畅通视障人士的出行路。
代表建议撬动民生大问题
■ 本报通讯员 吴汶蓥 方春光 戚憾夏
2023年12月20日,上城区人大代表、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杭州开元中学党总支书记方斌在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了一场代表接待选民活动,这场活动让方斌印象十分深刻。
“有一位视障人士反映,目前道路上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停放点比较多,对普通人绿色出行确实提供了便利,但有些车辆并未按规定停放,这对视障人士的出行造成很大的困扰,并且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方斌说,他立即将那位视障人士的诉求记在了履职笔记本上,并将这件事牢牢放在心中。
随后,方斌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对学校周边的盲道进行调研,他发现该处盲道为避开共享单车停放区做了外移调整,外移后盲道边缘距路边坎仅有11厘米,而该处边坎与沿街商铺前地面有16厘米的高低差。同时,共享单车停放区另设置的工作间也与盲道间距过小,存在安全隐患。
“汽车、公共自行车、垃圾桶等都可能成为盲道上的路障,视障人士外出可谓‘步步惊心’。”在走访调研后,方斌对视障人士出行难的状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他整合调研情况,在2024年1月召开的上城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消除衢江路26号公共自行车停放点上盲道安全隐患的建议》。
在方斌看来,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该群体安全出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而盲道作为无障碍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体量巨大,而且分布范围最广,因此,他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解决该问题。
在梳理代表建议时,上城区人大常委会认为方斌的这件建议以点带面,含金量极高——视障人士出行问题属于公共服务领域,符合公益诉讼案件要求,可以以此为契机,实现“办好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
为贯彻《精准规范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检察》精神及与人大建议双转化衔接工作相关要求,在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望江街道人大工委向区检察院移交相关线索,区人大社建委随即邀请案件承办检察官和建议提出代表方斌组成调研小组,一同到衢江路26号实地走访,并对街区内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排查。
调研小组发现,在庞大的设施基础条件下,实际能够有效发挥安全引导功能的盲道少之又少,这当中既有建设初期标准的不完善、已有标准落实的不严谨,也有建成后维护、管理不够,以及民众对无障碍设施主动让行意识不足等多种原因。
经调研小组分析研判后,区检察院决定对这一线索立案,作为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并及时启动了公益诉讼流程,以衢江路26号为中心向外辐射,对衢江路及周边主要市政人行道所设盲道建设情况开展系统性排查。
“人大代表所发现的问题正是目前盲道整体情况的一个缩影。”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部分盲道的治理虽无法彻底解决视障人士出行难的问题,但能对该区域视障人士的出行权益保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2021年《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的出台,打破了原有《无障碍设计规范》有标准无强制的尴尬局面,为有效减少“带病”新设施、改造“先天不足”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公益诉讼跑出办理“加速度”
公益诉讼如何让视障人士“出行友好”的建议落地?近年来,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区检察院驻地优势,积极探索“人大+检察”双融合模式,于2023年7月打造了公益诉讼服务点——望江益站,并挂牌“全域检察e站”,重点围绕“4+10”公益诉讼办案领域,扎实推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工作。
据了解,2023年9月,我国首次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同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列入公益诉讼法定领域。这让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检察院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诉讼之旅更有信心和动力。
双方从公益诉讼的角度出发展开一系列调研分析,并会同建议主办单位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无障碍专班负责人和街道公管办等工作人员多次开展现场踏勘,对望江街道辖区内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共核实排查出盲道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不合理影响盲道正常使用、盲道磨损严重、绿植遮挡、沿街经营户经营活动占用盲道等4大类型10个问题,涉及住建、城管、市政、公交集团、电力、交警、路灯等多个职能部门。
在“人大+检察”监督工作模式下,上城区人大社建委与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携手对排查梳理出的10个问题开展联合督办。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察看、座谈讨论等方式,全面了解无碍环境建设情况,并形成审议意见交区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市政类问题安排道路养护单位进行整改,商铺占用盲道的问题安排街道综合执法单位进行执法及劝阻。通过拆除固定式停车棚、加强日常执法保障、劝导市民规范停车等举措,解决非机动车停车问题。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7个问题就得到迅速解决。
剩下的3个问题由于客观原因,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为了有效推动代表建议尽快落地,上城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区检察院就望江无障碍环境规范化建设问题召开专题听证会,并邀请人大代表、视障人士和助残公益组织志愿者代表作为听证员参加会议。
2024年6月5日,衢江路盲道规范化建设听证会在望江益站召开。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详细列举排查出来的点位和数据,向听证员通报了望江地区无障碍环境整改情况。对部分因多年前道路建设时设置大量的管道检查井无法做下调处理,以及因树龄超过30年根系发达所致的路面不平整等问题影响盲道正常使用,目前暂时无法整改到位的情况,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
“建议相关部门持续跟踪盲道整改问题。”“部分路口因在建造时设置了大量的管道检查井,无法做下调处理,建议相关部门在这些点位周边设置好相应提醒标识。”听证会上,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相关职能部门一一回应,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望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志清表示,在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将配合做好跟踪监督工作,密切与检察机关的协作,凝聚多方合力,逐一打通问题堵点。
人大代表的真知灼见撬动了上城区望江街道整体“出行友好”的升级。这背后,正是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对“人大+检察”监督模式的有益探索,通过联合监督、公益诉讼和召开听证会等举措,凝聚各方合力,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盲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达成一致意见,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共筑“无碍一条街”。
关爱行动持续推进不停歇
建议高效落实并非就此画上句号,一系列对视障人士的关爱行动还在持续深入推进。在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望江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动员人大代表参与助残工作,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关爱残疾人群的各个领域,共同为残疾人提供更广泛的帮助和支持。如望江街道人大工委联合人大代表共同推出的助残创新项目“翻越‘看不见’的藩篱——视障群体活力唤醒计划”,目前已常态化开展“盲人看电影”“盲人板铃球”“绿道毅行”“盲道体验”等“残健共融”主题活动60余场,广泛营造视障群体与普通群体互相理解、互助融合的首善氛围,该项目获得了 2024年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金奖。
同时,望江街道“资本众筹、公益相亲”平台把助残项目作为重点民生实事纳入“公益相亲”菜单,在今年“相亲会”上,上城区人大代表、星巴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监叶海蓉领办了“未来星社区——助残服务项目”,辐射了4000余人次。
上城区人大代表、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董事长金子军充分动员各下辖机构工作人员进企业、进社区,通过关注残疾人等主题活动为辖区视障人群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金子军还通过捐赠方式,对属地助残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金子军都会联合其他人大代表一起走进视障人群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
上城区人大代表、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于淑娟发挥专业优势,配合街道积极营造残疾人精细化“医、养、托、护”等高频场景63处,为视障人群日常工作生活提供托底保障。截至目前,辖区残疾人康复签约服务率94.72%,满意度达96%以上。
“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有机结合,让监督工作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人大代表凝聚合力积极参与其中,更是让‘视障人士出行友好’从愿景真正转化为现实。”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委会将持续推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重要作用,为视障人群安全出行贡献人大力量,用心用情为视障人群架起“无碍桥梁”。
①2024年8月,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残疾人之家。
②2024年6月5日,衢江路盲道规范化建设听证会召开。
③2024年5月,上城区人大常委会邀请区人大代表,以及检察院、行政执法、住建、市政、交通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对衢江路及周边盲道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