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吕 智
入冬以来,重庆市大足区不少市民发现,香国公园至大融城段设置了限时停车区域,在规定时间与区域内停车就不会被贴罚单;大足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人民法院、棠香街道等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在周末、节假日对外开放。此外,城区不少闲置地也变身停车场,日益增多的停车位让群众生活更方便。
据悉,这些方便群众、解除市民停车忧虑的变化,源于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的高质量办理。
2024年年初,大足区人大代表杨宗明、蒋端、曹晓等在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大足城区临时停车的建议》,呼吁增加路内停车位,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道路实施错时停车管理,解决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杨宗明介绍,近年来,大足城区实行路内停车,道路两边乱停乱放现象有所改善,城市风貌更加井然有序。但是,随着大足区进一步发展,更多客商愿意回大足投资,在商务洽谈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兴起来的区域,路内停车位有限,有客商反映办事、吃饭都没有停车的地方,只好停在路边,有时仅仅停几分钟交个资料就会吃罚单。为了维护城市形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特提出如下建议:增加路内停车位,在城区现有临停车位基础上,增加部分收费临停车位。实行错时管理。无法增加临停车位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晚上6点至次日早上7点,放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要求。
由于停车难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繁琐,代表们建议,可以先找几个地方试行,如佛都大道两边,十二区周边,尚城半岛、集美江山周边,金科一期二期周边,吾悦广场周边,和平新村周边等公园、餐厅、儿童娱乐场所集中的区域。可以先提醒,半小时内不驶离的再贴单罚款。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一建议,经区政府研究后,由区城市管理局主办、区公安局协办。由于城区可建停车场的地方均已启用,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增加停车位,是该建议办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让建议变“满意”、民声惠“民生”,督办是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探索试行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分组包干督办机制,即根据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分管工作,将区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分组,由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委室(中心)负责跟踪督办。
今年7月,大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详细了解区城市管理局、区交委等对口承办部门建议办理情况。在讨论交流《关于大足城区临时停车的建议》办理情况时,调研组认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大足区旅游业发展日益壮大,未来大足商贸物流将更繁忙,停车位需求将会更多,希望承办部门解放思想、多措并举,实施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
“就算从犄角旮旯里抠,也要满足现实所需,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该建议办理过程中,大足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作出承诺。
为此,大足区城市管理局地毯式摸排城区可用空地,加强现有停车资源盘活,联系区住建委、区人力社保局、区人民法院、棠香街道、龙岗街道等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推进专用停车资源的错时共享停车工作。在代表建议的推动下,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2224个,逐步缓解市民在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区域停车压力。同时,大足区城市管理局还配合区公安局进行走访调研,在满足市民就餐、夜间停车的需求下,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在香国公园至大融城段设置限时停车区域,允许市民在晚上6点后停放车辆。
今年9月29日,大足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关于大足城区临时停车的建议》办理工作,通过因地制宜规划车位、实施限时停放等措施,在加强现有停车资源盘活的基础上,摸排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推进专用停车资源的错时共享停车工作,加大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的周边停车场对外开放共享力度,积极挖掘更多共享停车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建议办理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获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以前晚上到昌州古城吃饭时,在香国公园这个路段停车太难了,每次都要转着到处找停车点。”大足区市民刘平明说,“现在晚上到古城吃饭可以找到充足的停车位,不用担心被贴罚单,朋友们可以安安心心地聚会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