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群众的心愿是我努力的目标”

——记浙江省海宁市人大代表沈丹

■ 本报通讯员 顾天庭

6年前,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外省保研和从事职业体育的机会,毅然回到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黄湾村村委会工作,希望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回报家乡。也正是这个决定,让她成为一名为家乡代言的人大代表。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宁市人大代表沈丹的履职故事。

在乡村田间地头“清废杆”

2022年8月的一天,黄湾村12组一户村民正满怀喜悦地建造新房。突然,“砰”的一声巨响,一辆满载混凝土的车辆不慎与路边一根废弃电杆发生了碰撞。村民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其中一位村民更是气愤难平,直接冲进村委会说:“这些废弃的电杆希望你们管管,太危险了!”

沈丹接待了这位村民,随后立刻去现场察看发现,好几根歪七扭八的废旧电杆,有些上面还有如蜘蛛网般密集的线缆。

围绕“立新杆、不清旧”“只图方便施工、不顾村庄形象”等问题,沈丹开展了走访调研,在海宁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整治通讯线杆线缆乱象的建议》,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重视。紧接着,她又开展了更深入的调研,并在闭会期间提交《关于农村废旧电杆整治工作的微调研》,这份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

很快,海宁市政府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沈丹也多次受邀参加现场推进会,见证了整治行动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令她高兴的是,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的废旧线杆被拔除,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风貌。

虽然整治行动已初见成效,但责任单位标识不清、废弃设施清理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于是,在海宁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闭会期间,沈丹又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管线管理的建议》。这件建议,不仅是对前期工作成果的巩固与深化,也是要让民意更好地、更全面地得到实现。令人欣慰的是,她的建议再次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响应,并表示将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在2030年前完成全域农村管线序化,提升人居环境和风貌品质。

给废品回收管理“出点子”

“今年市人代会期间,我参与了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审议,这也坚定了我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并主动请缨加入黄湾镇人大生态文明监督小组。”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沈丹始终关注着和美乡村建设,关注着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提升。

今年4月,在一次走访选民时,有位选民拉着沈丹说:“你们去看看南浦村那里,有个露天废弃钢材堆放点,深红色的锈水流出来,污染环境!你是人大代表,帮我们反映反映吧。”

通过现场察看发现,村民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于是,沈丹通过“民情直通车”进行反映,镇人大随即组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视察监督,相关部门迅速出击、协同配合,使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满院子的废弃金属被清走,屋后再也不会有锈水流出来。

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沈丹又把目光瞄准了废品回收点。她多次开展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听取废品回收点负责人的想法。从办证、经营、巡查等角度,沈丹提出《关于加强回收点巡查力度的建议》。目前,已推动镇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并常态化进行监督巡查。

担任人大代表两年多的时间,沈丹走访了1000多户农户,参加过上百次市、镇两级人大组织的活动,提出上百条意见建议。她把代表码作为名片发给选民,主动征集选民的意见建议。每一件民意,都是沈丹身为人大代表想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