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重庆行政执法今年有了“新解法”

“大综合一体化”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黄 乔

12月7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游客如织,经营小吃餐饮、纪念品、土特产的商家忙里忙外地张罗生意。

“之前接受执法检查可是件麻烦事儿,有时一天来好几拨人。”王先生是一家旅游纪念品店的老板,前不久接受“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后,他感受颇深。

“现在各个部门执法人员一起来,一次性把问题告知我们,我们也可以统一确认,一并整改。”王先生说,不用多次接受上门检查,自己可以更专注于经营发展。

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执法方式的变化,是重庆市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破解基层行政执法难点、痛点、堵点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此项改革于今年1月1日在重庆市1031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开。今年以来,重庆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改革牵头作用,围绕执法队伍、执法事项、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五个“大综合一体化”关键变量着力推进改革,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一支执法队伍的重塑:

从“多头查”变成“一次查”

减少入企执法9525次

正如王先生所言,过去基层行政执法模式中,执法检查频次过高、标准不统一、多头重复执法等类似执法难题往往让经营主体感到困扰。

“过去我们一个月平均要接受四五次检查,每次迎检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费时费力。”重庆康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全员龙集刚,也与王先生有相同体会。

今年7月中旬,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石板镇综合执法岗联合市场监管所、应急办等,对康辉机械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列入一张清单。整改清单涉及消防设施、食品安全、垃圾分类、用电安全等方面,待整改的事项一目了然。

“一次性列出清单,一次性进行集中整改,所有问题都解决到位了。”龙集刚在整改清单通过验收后长舒一口气。

从“多头查”到“一次查”,让龙集刚更为惊喜的,除了高效还有便捷。

“整改报告也是一次性提交,不像过去要将不同内容的整改报告提交给分管部门。”龙集刚说,整改完成的后续流程他只跑了一次。

迎检时间减少,企业的负担轻了,生产经营的动力更足。今年8月,康辉机械拿到一笔3000多万元的大订单,各条生产线机器轰鸣,前不久如期交付了第二批产品。

从“一次查”到“集中改”,变化的背后潜藏着什么“玄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统一承担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33个领域的6019项执法事项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该区综合执法局局长潘勇说。

比如在石板镇设立综合执法岗,由5名工作人员组成一支综合执法队伍,按照“法定执法+赋权执法+委托执法”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履行相关职责。

“在制定涉企执法工作计划时,我们还会通盘考虑相关事项,在执法频次上‘瘦身’,在执法质效提升上‘加量’。”郑伟说。

数据显示,重庆市目前已累计实施“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检查6045次,有效降低检查频次20%以上,共减少入企执法9525次。

一个数字应用的提能:

从“传统式”迈向“数智化”

全程网办率100%

如今大量执法事项由“一支队伍”承接,面对下放的行政执法职权,基层又该如何有效提升执法质效?

重庆市打造横向整体协同、纵向三级贯通、全市统一使用的“执法+监督”应用,上线运行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执法监督三大核心功能,助力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你店里没有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请立即改正!”近日,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王春通过“执法+监督”应用,现场向辖区某火锅店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据了解,石油路街道辖区的餐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多达1200余家,日常巡查中发现很多商家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

推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后,市场监管领域的该项处罚权被赋权给石油路街道。随后,石油路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借助“美团”“大众点评”等数字运用,按人均消费将餐饮企业划分低于30元、30至80元、80元以上三个档次,并将后两档列为重点和次重点监管对象,依托“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开展日常巡查和处罚。

“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精准锁定监管对象,另一方面依托‘执法+监督’应用有效解决办案拖沓的问题,自动生成案件号,现场锁定证据,主动提示裁量标准,实时生成二维码缴纳罚款,既减轻了执法人员工作负担,又提高了执法效率,成效十分明显。”王春说。

数字赋能,还让行政执法跑出“加速度”。

前不久,渝中区朝天门街道网格员刘燕在巡查时发现棉花街有菜贩占道经营,影响行人安全出行。她立即拿出手机拍照,并将该线索上报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渝中区朝天门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王力接到线索后将该条信息同步至“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并快速派单给附近的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立即赶赴事发地进行劝导管理,引导摊贩到临时便民服务点规范经营。从发现线索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仅用时10余分钟。

渝中区司法局局长刘吉彦介绍,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视频监控”实时搜集问题线索的方式,渝中区已形成“线索发现—违法提醒—分流交办—执行处置”全链条执法闭环。

“我们以前发现问题主要靠腿跑、靠眼睛看,经常顾不过来。”王力坦言,如今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将街道范围内的执法力量全部纳入“平安法治板块”统一调度,实现协同指挥一屏掌控,执法更精准和高效。

据统计,今年以来,重庆市执法人员通过“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累计开展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活动共计23.8万余次,全程网办率100%。

一个执法导向的转变:

从“事后管”转向“事前改”

执法监管有力度更有温度

江北区五里店的金叶世家小区是一个竣工于2004年的老旧小区。随着时间推移,该小区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不少车主不约而同地感慨:“停车太难了!”

交巡警和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履行各自职责,分别对路内停车和占道停车实施了规范管理。但由于改造道路未达移交标准、小区周边车流量较大、停车需求持续增长,单纯的规范管理难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启动后,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停车位数量少、分布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成为困扰不少车主的主要问题。”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冉茂强说。

如何有效地解决停车难顽疾?冉茂强认为,增供的基础上,还需通过盲区纳管、乱停车治理等措施,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提高现有停车空间的使用效率。

五里店街道牵头联合江北区交巡警支队、江北区城市管理局、社区、小区物业公司等力量进行磋商,研判提出“多步走”解决方案——

尽可能利用小区周边闲置空地,规划80个停车位;执法人员劝离人行道上的车辆,拖移“僵尸车”,对拒不整改违停行为开展严格执法;统一路内收费标准;加强对周边交通的巡查……

一套疏堵“组合拳”打下来,金叶世家小区环线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清除了长年存在的道路顽疾。

这并不是个例。江北区观隅反三,对全区类似的公共停车位管理难题都进行了梳理。

在观音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城管、交巡警等部门,多次到现场走访调查、沟通协商,并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拿出多项有效措施。“针对巡查中车辆违规停放阻碍交通等情况,我们建立了‘1510’快速反应机制,即1分钟响应、5分钟抵达、10分钟处置完成。”观音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李俊良说。

积极拓展停车空间,从源头上疏解停车压力;加大执法频次与力度,从监管上堵住违停违占行为。一“堵”一“疏”之下,观音桥街道停车难有效缓解。

从停车难到停车易,只因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方式发生从“事后管”转向“事前改”发生了改变。江北区司法局局长汪洁说:“这种改变,让我们在执法导向上,更聚焦于解决民生问题。”

“当前,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经从镇街到市区县,逐步实现执法队伍、事项、监管、监督、平台五个‘大综合一体化’。”重庆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殷洁表示,下一步将开展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一体化以及川渝高竹新区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试点,力争打造全国领先的综合执法新模式。

(据《重庆日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