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禹州市朱阁镇强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融合建设,积极探索“代表说理”化解机制,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5月15日,朱阁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席庄村部分群众到联络站反映镇污水处理站在试运行期间,处理过的水经席庄南沟排放,由于河道堵塞,造成污水积存,遇到气温升高,臭气难闻,引起当地百姓强烈不满。通过召开座谈会,人大代表讲环保形势,讲办理民生实事的初衷,后经各方反复磋商,最终形成席庄南沟综合整治方案,累计施工20天,投入资金12万余元进行治理,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得到群众一致称赞。这是禹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代表履职模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一个缩影。如何建好用好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就此“常规议题”,禹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璐指出,近年来,禹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覆盖、重规范、提质效、促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具有禹州特色的联络站工作模式,持续提升代表履职活力,推动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全覆盖” 推动联络站点提档升级
“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此方面,我们做到‘三个突出’,着力将联络站建好。”刘璐说。
突出布局合理。按照“代表活动方便、群众参与便捷、场地广纳融合、地域特色明显”的要求科学选址,坚持“五位一体”推进。即:在市级层面,设立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在社会层面,在夏禹公园西侧建设人大主题公园;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26个,其中7个联络站升级为许昌市级示范点,1个联络站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点;在村(社区)层面,结合乡镇(街道)的划片分包情况,设立村(社区)和片区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点135个;在行业层面,选取部分细分行业有引领性企业建立行业代表联络站4个,实现代表履职平台全覆盖。
突出功能健全。坚持“对标先进、取长补短、注重实效”的要求,到先进市县考察学习,召开推进会议,选定褚河、古城、夏都等乡镇街道在城中村改造、特色产业培强、无主庭院管理等方面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实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已建成的26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进一步完善提升,对4个一类站点、11个二类站点分别奖励,促进代表联络站建设迭代更新。“截至目前,26个乡镇代表联络站在‘十有’标准的基础上,统一制作站牌、配备办公设备,实现较高标准完善。”刘璐表示。
突出深度融合。一是场地融合。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点同步规划、建设,共用场地、设备,分时段开展站点阶段性工作。二是人员融合。实行“一套人马”管理,将邻近片区的人大代表编组进站点,将基层相关行业人才就近纳入立法联系点联络员、信息员队伍,使基层立法人才广泛性、专业性兼具。三是工作融合。通过每月组织代表进站履职活动、每季度组织代表小组活动和不定期开展视察、调研、走访群众活动等方式,发挥站点平台作用,力促立法联络、普法宣传、执法监督等工作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聚焦“重规范” 保障联络站点发挥作用
“在联络站日常运行中,我们注重强化制度建设、代表建议办理、示范引领,切实保障代表联络站点的作用发挥。”刘璐说。
强化制度建设。先后确定“两个职责”(代表联络站主要职责、站长职责),规范“六项制度”(代表集中活动制度、履职登记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联系选民制度、述职评议制度、建议办理制度),并以墙体版面的形式在站点公示。同时建立健全以“两簿”(代表履职情况登记簿和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登记簿)、“两卡”(代表转办意见建议情况登记卡和代表服务群众联系卡)为主要内容的台账档案。建立“月督办、季拉练”工作机制,禹州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室每月对联系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至少开展一次督导,每季度组织开展现场观摩评比。认真落实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年底,将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条目化梳理,向选民公布,接受选民评价及监督。
强化建议办理。在“提”上下功夫,通过专题培训、会前调研、严格质量把关等措施提升代表议案建议针对性。在“办”上求实效,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确保办理过程高质量。在“督”上出实招,探索“集中督办+重点督办”,通过面对面交办、常态化督办、销号式管理,促进建议办理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在“评”上重落实,针对建议办理情况,评选代表“好建议”和建议办理工作成绩突出单位,促进代表建议实现“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强化示范引领。开展“优秀人大代表”选树工作,在《禹州新闻》电视栏目和《禹州通讯》报刊上开设专栏,利用“禹州人大”“精彩禹州”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人大代表履职事迹,总结推广基层人大工作经验和创新成果。开设“人大代表大讲堂”,邀请代表谈履职、话担当、讲贡献,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聚焦“提质效” 拓展联络站点平台功能
“我们多措并举,力求把联络站建成代表学习平台、推动基层治理平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刘璐说。
搭建代表依法履职学习平台。代表联络站通过“规定动作 + 自选动作”“线上 + 线下”的方式,组织代表深入学习研讨。同时,结合乡镇(街道)重点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开展“六个走进”等系列活动,“面对面”深入群众,“零距离”倾听民意,“心贴心” 解决难题,让代表在政策宣讲、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展现风采。
搭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充分发挥代表懂法治、情况熟、有威望的优势,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村(社区)集体事务,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神垕镇代表联络站探索建立“代表有约”议事制度,由人大代表牵头,召集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网格长和社区书记等人员,每月在站点召开一次会议,就基层群众关注关心的社会事务管理、城市建设、环境卫生等涉及民生的事项提出意见建议。
搭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在代表联络站,以召开座谈会、视察调研等方式,加强人大宣传工作,促进代表履职,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如,联络站点组织代表到顺店镇北任庄村菊花种植基地调研时,了解到部分种植企业遇到土地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后,随即对全市涉及中药材种植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交办民政、水利和农业部门予以解决。三个部门筹措资金近600万元,并由种植企业出资、镇村级配套,为顺店、范坡、朱阁等乡镇打灌溉井15眼,铺设节水灌溉管、建设蓄水池等。
聚焦“促发展” 丰富联络站点主题活动
“我们坚持以‘促发展’为导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促进发展的作用。”刘璐表示。
常态化开展“自选动作”。各基层代表联络站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代表联络站的工作内容、活动主题等,并在站内以墙体版面形式予以展示公布,确保人大代表活动开展的实效。如,顺店镇根据辖区内铸造行业的特点,开展了促进铸造产业提档升级的代表活动、朱阁镇根据辖区内“三粉”行业的发展特点开展了促进“三粉”产业振兴的代表活动、鸠山镇根据辖区中药行业的特点开展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代表活动等。
扎实开展主题活动。认真落实省、许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工作要求,采取“六个一”(发送一封倡议书、开展一次把脉问诊、建好一个履职阵地、组织一场学习培训、领办一件民生实事、设置一个宣传栏目)措施,坚持“四个结合”(主题活动与注重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完善代表工作制度机制、代表建议办理相结合),积极将主题活动与提升人大工作效能一体推进,引导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和专业优势,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不断丰富代表履职形式,形成了“代表有约”“小组碰头”“云上协商”“代表说理”“三亮推进”“联动督办”等特色鲜明的履职形式,推进主题活动走深走实。“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安全稳定等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一场场硬仗中,锤炼作风、提升能力、凝聚民心。”刘璐说。
持续开展接待选民活动。明确每月15日为代表进站点接待选民日,将“代表接待选民日”工作计划在联络站门口以制度版面形式进行公布,推行“三官一员”进站点工作制度,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接待+活动”等多种方式,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联络站点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处理选民反映的意见建议,根据办理和答复情况,向选民反馈办理结果。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对活动中选民提出涉及市级层面的30余件建议意见进行梳理交办,并跟踪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刘璐说。
(本报记者 李艳龙 通讯员 周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