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王明启源 李晓童
“我们把民生实事项目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牵头谋划、统筹推进、狠抓落实,获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及充分认可。截至目前,20件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提前完成。”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圣焱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作2024年济南市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时说道。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济南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了2024年20件民生实事项目。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按照“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要求,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办法,成立5个监督组,开展监督工作,做到“事前参与、事中督查、事后评价”。据了解,市人大代表、市民群众200余人次参加实地监督调研活动。
在专项监督活动中,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五级人大代表联动,注重集中监督和常态化监督有机结合,采取“包挂式”“监理式”“清单式”“点穴式”等监督方式,打造“五个一”监督矩阵,即“出台一个监督办法、推动创建一批示范点、开展一次专项监督活动、集中开展一次宣传、召开一次创新案例分享会”,切实提升监督工作质效。
市人大代表何霞有感而发:“今年4月以来,我参加了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活动,以人大代表监督的力量,助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助推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济南市20件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民意基础扎实,以“民意诉求”为主体,细化项目内容,充分体现了“民呼我为”。二是民生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医、食、住、行各个领域和“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三是项目安排科学,较为契合全面深化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较好把握了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的目标导向。
山东省人大代表、济南市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裕园社区党委书记刘云香全程参加了“搭建100个暖心哺乳微空间”的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活动。她道出了市民的心声:“全市100个暖心哺乳微空间已提前全部打造完成,缓解了母婴群体外出时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小空间大温暖,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开通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0条”是20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济南市累计开通优化公交线路52条,填补公交线网空白73.2公里,极大缓解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我家楼下原来是没有公交车站的,我要去上班的话还要步行十几分钟,确实不方便。现在线路优化以后,楼下就能坐上公交车,可以直接到丁家庄那边去坐地铁。”市民于雪阳热情地介绍了公交线路调整带给她的便捷体验。
为“新市民提供平价租赁住房3500套”由济南城市发展集团负责,不仅提前完成,还出台多项措施确保租赁住房运营管理规范有序,让更多新市民在泉城安居乐业。省人大代表黄刚对此作出评价:“我觉得它的亮点最主要体现服务上,打通了很多的环节,这样的话让年轻人少跑路,更加自在安心,能够真正地在这座城市‘住’得下,融入城市发展。作为人大代表我多次开展现场监督,对这项民生实事工程取得的效果,我们很满意。”
作为建筑领域的从业者,市人大代表肖岛十分关注“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这项实事,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监督。10月中旬的一天,肖岛在历下区盛福片区新建幼儿园调研时称赞道:“当前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的标准高,细节也特别人性化,切实把民生实事办成了民生好事。”
民生实事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国计民生。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打好监督组合拳,形成全链条监督,强化清单管理和闭环管理,努力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的硬核监督成果,确保民生实事项目“不走样、不变形”,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