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民生答卷”圆满交卷

——山西省2024年15件民生实事全部办成

■ 本报记者 赵礼秦

2024年年初,在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15件民生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表示一定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在、暖民心的事办细致、顺民意的事办牢靠。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夕,“民生答卷”圆满交卷:15件民生实事已经全部完成,庄严承诺圆满兑现。

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

红烧肉、素炒莴笋、冬瓜排骨汤、打卤面……1月1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幸福汇文庙康养中心的后厨,师傅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午餐,荤素搭配的菜品既满足了老人们的口味需求,又兼顾了营养均衡。

“这里的饭菜特别可口,比外面饭店的还便宜,而且种类多,很多菜还软烂好消化,真是方便了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生活,暖胃又暖心。”正准备就餐的太原市上官巷小区居民侯爱珍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市幸福汇藏山墅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爱玲说:“2024年,省政府将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工程列入15件民生实事,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一名奋斗在一线的养老从业人员,我们积极开展老年助餐工程,不仅要让老人吃饱,更要让老人吃好,针对一些老年人出行不便无法就餐的问题,我们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解决了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餐问题。”

民以食为天,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却是许多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小小的老年助餐服务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努力。

寿阳县综合托育园位于晋中市寿阳县朝阳街。这里设有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三种班型,共设托位105个,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种服务,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托育园的收费在补贴之后降低了很多,现在乳儿班540元/月,托小班410元/月,托大班360元/月,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山西省人大代表、晋中市寿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爱玲说。

“我在寿阳县滨河城区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时,很多群众反映自己孩子入公办园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提交了《关于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建议》。”张爱玲告诉记者,2024年,省政府将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进行补贴列为15件民生实事之一,这不仅减轻了家长们的育儿负担,更为婴幼儿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惠及81.58万老年人;实施惠残扶助圆梦工程,资助6413名残疾大学生圆梦,抢救性康复救助11610名0岁—15岁残疾儿童,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惠及57301名残疾人……从养老到托育,从高龄失能老人到残疾人,山西民生实事政策向最困难群体倾斜,兜牢民生底线。

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

说起适老化改造,家住阳泉市城区阳坡垴社区佳禾小区13号楼的范秀珍十分满意:“门口装了门磁感应器,厨房里安装了水浸感应器和气感报警器,卧室安装了SOS一键语音紧急呼叫器和小度在家可视器,卫生间里安装了防滑地砖和扶手,我们还佩戴着智能手环……有了这些设施,我觉得生活起居变得方便又安全。”

山西省人大代表、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阳坡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牛军瑞告诉记者,根据实施方案,社区对像范秀珍一样的特困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依托37个微网格长,每周对区域内老人诉求进行收集,建立需求台账,利用“大数据+微网格”,为社区183户6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年人安装了气感报警器和SOS一键呼叫器等智能产品。同时,根据智慧社区平台采集到的辖区30栋楼、2328名居民信息,打造“老人呼叫、15分钟服务即到”的居家社区养老响应机制,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据了解,2024年,山西省共下拨补助资金1500万元,完成了4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超额提前完成“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

提前一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推行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24个产粮大县实现保费财政补贴全覆盖;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增效工程,10个示范县、100个乡镇服务站、1000个行政村服务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民生实事全面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段位”,为群众创造了更优质、高效的生活环境。

公共服务进一步可感可及

吕梁市文水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汾河及其支流文峪河与磁窑河贯穿全境。文水县地势低洼,诸多坑塘长期疏于管理,一度形成了200多处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县域农村人居环境。

山西省人大代表、文水县南安镇杨乐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德茂告诉记者,2024年,文水县加强农村黑臭坑塘后期管护,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一坑一档、一坑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巡查发现—整改销号—督导检查”的整改机制,杜绝返黑返臭现象。

2024年,山西省各级各部门积极投入力量,挖掘打通资源,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其中,生态环境部门完成7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累计铺设污水管网91千米,清理垃圾2.2万立方米,清理淤泥39万立方米,修建生态护岸7.9万平方米,种植植物11万平方米,促进重点关注水体所在村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并以标志性成果让农民群众对治理效果可感可及,真正让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成为普惠的民生工程。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眺望新征程,山西将在民生福祉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