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的山西省会太原,钟楼街游人如织,街舞、弹唱、直播等文化活动为古街增添了几抹新韵味;夜晚漫步太原古县城,绚丽缤纷的花灯点亮,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为古城披上了华丽外衣;打卡老军营小吃街,黄氏大面皮、孜然谷羊肉串、张娜绿豆饼……一家家美食店犹如幻彩名片,闪耀在夜色中,空气中弥漫的美味,不禁让人馋涎欲滴……
放眼三晋大地,从“商圈夜市”到“生活集市”,一丝丝、一抹抹“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如同一幅幅热闹而精彩的人间画卷,让人看到国泰民安的幸福、看到向往生活的美好、看到人民喜爱的氛围。如何把城市“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成为出席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的热议话题。
■ 本报记者 阎晓峰
拉满“演艺+”热力值
解锁城市流量“密码”
“真是太过瘾了,现场气氛太好了,仪式感十足。”来自北京的王女士在太原连看3场演唱会仍意犹未尽。近两年,山西省演艺市场持续火爆,独具特色的场地、不拘一格的业态、与时俱进的理念,为城市发展、商业消费带来新活力。一场场精彩的演唱会为太原这座“歌迷之城”带来强劲烟火气,吸引全国各地歌迷前往。
演唱会作为粉丝经济和文旅经济的重要载体,“溢出效应”明显,既聚人气,也聚财气。据统计,2024年,太原共举办32场演唱会,带动消费41亿元。“‘演唱会+旅游’的消费模式,对于交通、酒店、餐饮、旅游景区等等,是一个产业链条式的带动。”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演唱会,具有浓郁山西特色的演艺项目竞相上演。水袖舞、闺秀舞、出镖……《又见平遥》场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真是太好看了!这种‘浸入式’和‘坐看式’的观演方式太容易让人‘共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叹不虚此行。历经十几年的打磨与沉淀,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大型实景剧《又见平遥》,通过“演艺+”带火了当地文旅消费。
不仅是《又见平遥》,明·清院落大型实景融入剧《再回相府》、大型情景演出《又见五台山》,一批具有山西本地特色的演艺项目纷纷亮相。晋城市司徒小镇打造的《千年铁魂》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震撼力的煤铁山西实景剧,展现了千百年来晋城冶铁业的发展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让司徒小镇成为晋城家喻户晓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山西省演艺活动形式多样,囊括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实景演出、旅游演艺、艺术展览及音乐会等,不仅充分展现了山西独特的文化韵味,更为群众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娱乐选择,优化了消费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型演唱会相映成趣的是,山西各地的曲艺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呼朋唤友听相声、看脱口秀渐成时尚。太原的喜善汇相声馆、玖伍文化城小剧场、大同云海曲艺社等曲艺小剧场圈粉无数。在山西,“演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为群众带来更加丰富、生动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激发城市烟火气。
“曲终”何以能“人不散”?202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演艺经济。山西省人大代表、晋城市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陈素琴建议:“要充分发挥山西文化特点和优势,努力打造更多文创爆品,促进演艺进景区,打造更多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剧目。”
夜晚“亮”起来
消费“火”起来
烧烤、河捞、锅盔、鱼鱼等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市民、游客三五成群穿梭其中,云集了上百家当地及全国名优小吃、主题餐厅的忻州古城吸引食客探寻,人流涌动。2024年,忻州古城迎来一波大流量。忻州市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夫”,在加强商户管理的同时增设夜市经营区,既满足流动摊贩的经营需求,又活跃辖区商业氛围,助燃城市“烟火气”。
如果白天是一座城市的躯体,那么夜晚,便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夜间经济作为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早已成为促进消费、优化营商环境和带动就业的重要引擎。在山西,夜经济也是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山西省政府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发展夜经济,提升烟火气。全省主要城市的步行街、美食街、景区不断丰富夜间消费业态,在食与购的基础上,将“夜展”“夜娱”“夜秀”多场景串联,用多元化、一站式的丰富体验,吸引更多民众乐享其中。
2024年7月26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条例》。条例提出,要立足新时代旅游业发展要求,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的金字招牌。
近期,山西省商务厅等2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打造“古韵新辉夜山西”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消费增创业促就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以打造“古韵新辉夜山西”夜间经济品牌为目标,到2027年,基本构建规划合理、设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经济发展格局,并形成16项重点任务。山西省将统筹谋划场景集聚,以省会太原为重点,沿北、中、南三线以大同、晋中、运城、晋城等城市梯次发展,把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全省夜间经济整体发展。
“青年群体是夜间经济消费较为活跃的主体,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其不断增强的消费需求与消费热情也促成了夜间消费类型朝着年轻化、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如夜校经济、Homebar和Livehouse消费模式、夜间运动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山西省人大代表、长治市万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榆建议,要长远规划,潜心打磨,通过凸显城市品牌形象的方式去建设和提升夜间经济地方品牌;要完善夜经济集聚发展区域内市政设施的供应,持续推进便民经营点优化设置,规范化管理,促进便民经营点品质提升;适当增加夜间公交线路,延长公共设施运营时间,鼓励设置夜间停车位方便游客出行。
“近”享烟火气
“圈”出幸福感
“饼子新鲜出炉啦!”“新到的蔬菜,欢迎选购!”……一大早,运城市盐湖区姚孟街道五洲观澜社区的商业街早已热闹起来。五洲观澜社区居民王大妈步行十几分钟便将孙子送到学校,回家途中顺道去商业街买些新鲜蔬果。“我们社区周边要啥有啥,真是方便!”王大妈说。
早餐店、便利店、药店、服装店……在五洲观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汇聚了140余家商户,可以满足居民在购物、医疗、餐饮、教育等各方面需求。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运城市紧跟新时代居民生活消费升级新需求,以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聚焦社区品质提升和功能拓展,着力打造盐湖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模范标杆,以点带面,推动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成千上万市场经营主体,是城市旺盛“烟火气”的重要体现。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享受到各种便利服务,感受浓厚的烟火气、人情味和邻里情。
近年来,山西省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以城市为实施主体,以社区为实施单元,以居民为服务对象,逐步推动建设城市社区便民生活圈,形成“烟火气”集聚区。截至2024年底,全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数量显著增加,实现了试点县全覆盖,运城、太原等城市入选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在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在智慧化、多元化服务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亮点。
202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构建智慧商圈和街区,改造提升城市步行街、夜生活集聚区、商业综合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释放“谷子经济”活力,拓展商旅文体健消费新空间。
山西省人大代表、临汾海姿供气供热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奎建议,要构建社区商业综合消费中心,合理规划社区商业设施,打造包含生鲜超市、特色餐饮、亲子乐园、健身中心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消费中心,满足居民在步行距离内的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
抢抓“食”机
让“舌尖”带动“脚步”
在山西各地,每到夜幕降临,小吃摊前人潮涌动,地道美食引人驻足,吸引了食客,聚拢了人气,燃旺了城市烟火气。2024年以来,山西省文旅消费热潮回归强力提升餐饮市场人气,全省各主要城市背靠文旅迎头赶上,山西餐饮消费整体持续回暖,带来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也带来了满满的信心和希望,成为一张区域新名片。
风靡太原的街头沾串、被封为山西“面食之王”的刀削面、穿越千年的浑源凉粉,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和当地人品尝。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在太原的一家六味斋熟食店里,人头攒动,生意火爆。这里的酱肉深受消费者欢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六味斋还对传统熟食融合创新,不少顾客一买就是好多样,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近几年,山西不少老字号食品企业和餐饮店铺纷纷加快拥抱新消费趋势,通过拓展经营品类、丰富新场景,加速转型和精细化管理,打开增量市场,辐射更多消费者。
2024年,山西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等14部门联合发布《山西省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把晋菜产业培育成为山西经济文化发展新动力的发展目标;202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服务消费供给,打造精品晋菜。
晋菜是山西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晋菜文化、提升晋菜形象、扩大晋菜影响,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也是增添烟火气、汇聚人流量的重要抓手。
“要抓住时机打造山西美食旅游路线,鼓励传统餐饮企业加强与互联网订餐平台合作”“要以旅游、会展等活动为契机,完善服务供应链条,拉动餐饮业市场需求”“餐饮业经营者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也要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提升城市餐饮的美誉度”“各职能部门也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多出硬招实招,为推动山西餐饮业乃至全省消费市场的火热再‘加一把火’”……代表们纷纷表示,晋菜晋味突破提升正当时,做到晋味、晋文、晋游的“至融”,让山西菜真正“端上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