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连任的‘老’代表,从2017年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就一直关注文物和古建保护工作。” 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长治市平顺县人民文化馆干部李朋霞在参会审议之余,对“时光宝盒把你的意见建议带上会”互动话题中一位网友的留言颇有同感:“在宣传山西古建时,应当不止于知识的传递,要更注重内容的文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文化可以赋予古建更久远的生命力。”
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笔名江雪的李朋霞就是这样一位有笔力的女作家。她先后获赵树理文学奖、徐霞客文学奖。她的历史文化散文《风住尘香》荣获第32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优秀图书奖。
当作家是通过文字与世界沟通,而当人大代表,需要更广泛地接触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仍扎根基层的李朋霞与农民群众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作家的细腻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让她的履职很接地气。
李朋霞长期致力于古民居院落的调查与保护。她认为,这些古民居承载了一方水土上的人文历史,正是开发和推动文旅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为此,她从传统村落集聚的平顺出发,几乎走遍了山西10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她先后提出,把324省道平顺段设成旅游专线,保护沿线分布的天台庵等7处“国保”单位,以及沿线的9座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呼吁为山西的古村落实行立法保护,成立专门机构、出台法律法规、加大人才培养,对有价值的古民居院落进行科学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使它们成为活化的文化资源;创新古建保护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维护和修缮,形成旅游、开发、生产、销售良性循环链条,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盘活古建本体,也盘活乡土文化资源;
……
每一次调研,都凝聚着李朋霞对家乡深沉的爱意。
每一次建言,都彰显着李朋霞对家乡的热切期盼。
每一年,她都会带着调研中收集到的大量一手资料和真实案例,走进会场,用坚定而有力的声音,为文物古建保护发声。
“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四大名楼,是因为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崔颢的《黄鹤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到寒山寺,首先想到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就是寒山寺流传1000多年、最有力的广告词。”今年,李朋霞带来了关于加强宣传山西古建文化、让更多作家参与书写山西文化的建议。谈及文学与古建结合的无限可能,她激动不已:“我希望更多作家能参与到山西古建及文化的挖掘工作中,发现古建中的光华,用他们生动的笔去书写这些故事,传承山西历史、弘扬中华文明。”
(本报记者 崔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