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完善代表约见制度 增强代表履职实效

■ 张铁民 (陕西)

代表约见是一项法定的代表履职活动,是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对国家机关工作实施监督、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制度安排。如何有效运用代表约见制度,是县级人大常委会面临的一道难题。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代表约见制度,增强代表履职实效,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完善制度设计

保障约见活动规范性

代表法明确规定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是代表履职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坚持以法律原则性规定为基本遵循,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出台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细化约见制度,夯实制度基础,切实把法律规定转化为代表履职实践。一要明确约见对象。坚持把人大选举任命的县级政府、监委、法院、检察院负责人,县级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政府负责人作为约见对象。二要明确约见事项。坚持把影响县域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实施、人大决议决定执行、代表建议办理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约见事项。三要明确约见对象义务。被约见的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按时参加约见活动,积极回应代表提出的问题,认真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如实回答代表的询问,能够现场办理答复的现场办理答复,不能当场办理答复的应当解释清楚,处理情况书面答复提出约见的代表。

规范工作程序

确保约见活动有序性

要坚持优化服务与深化制度落实相统一,规范约见流程,细化约见程序,精心组织约见活动,确保约见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一般应以书面形式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提出申请。约见应在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应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负责办理具体事项,对经批准可以进行约见的,要及时协调、确定约见的时间和参加人员,制定约见方案,提前准备约见材料,并及时向代表和约见对象等相关人员发出参加约见活动的书面通知,做好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保证规范性、严肃性,确保约见活动有序、顺利进行。对经审查不宜开展约见的,人大常委会要在合理期限内向代表作出说明,并针对代表反映的问题提出其他合适的解决方案或建议。约见一般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其代表工作机构主持,被约见的国家机关负责人应亲自参加约见,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推诿和回避,被约见的国家机关负责人应认真听取并如实回答,对应该解决又有条件解决的,应当场答复并尽快解决;对应该解决但因条件所限暂时难以解决的,应如实说明情况并制定计划逐步解决;对确实不能解决的,应当向代表充分说明理由和原因。

丰富活动形式

增强约见活动针对性

代表约见是一项代表履职活动,也是代表对国家机关实施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要坚持代表约见与法定监督方式合理组合、灵活运用,力求监督效果最大化。一要坚持约见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相结合。引导人大代表通过视察调研、参与执法检查等途径实地察看,察民意、听民声、聚民智,抓住群众急难愁盼的难题,了解事情原委、掌握发展动态,做深做足约见活动准备功课,精心准备约见议题,积极有效运用约见权,力求约见问题切中要害,确保约见问得真、问得准、问得实,问出民声。二要坚持约见与专题询问、质询相结合。引导人大代表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社会影响较大且在政策范围内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代表约见活动促进问题解决;对群众关注度较高、通过代表约见仍不能解决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紧盯“中梗阻”,打好“组合拳”,通过开展专题询问、质询,发力推动疑难问题解决,更好推动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正当权益。三要坚持约见与工作评议相结合。坚持紧扣党委重点工作、群众关切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积极开展代表约见活动,对约见对象的答复情况进行评议;坚持从“小切口”入手,结合约见事项办理答复情况,组织约见代表对被约见部门工作情况开展工作评议,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约见活动“约”出加速度,“评”出精气神,“见”到真担当。

加强跟踪落实

提高约见活动实效性

约见是手段,效果是关键。要积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延长工作链条,加强约见事项落实的后续监督,推动约见意见落地落实。一要变“一约了之”为“持续督办”。建立跟踪督办制度,适时组织代表对相关国家机关办理代表约见时提出的建议、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开展“回头看”和满意度测评,实行问题清单和约见意见“销号式”管理,督促约见对象认真解决问题;代表对办理情况不满意的,责成重新办理,在规定时间内再次答复代表,必要时进行“二次约见”,确保约见工作不会“一约了之”。二要变“失职不究”为“有责必问”。坚持“履职受监督、失职必担责”的原则,对拖延、推诿和回避约见代表的,或者再次答复和办理后代表仍不满意的国家机关负责人,可以启动刚性监督手段,落实责任追究,促进约见事项的落实,使“问题清单”真正成为“实事清单”。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