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兵兵 (甘肃)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市委中心工作,聚焦“三个突出”,不断创新制度机制,提升司法监督工作质效,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庆阳贡献人大力量。
突出人民性
促进司法公平公正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监督重点,着力促进法律实施和公正司法,以有效的监督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盯民生“热点”问题抓监督。围绕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听取和审议市法、检“两院”专题情况报告,提出审议意见18条,督促“两院”改进落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的势头,从加大宣传力度、防范源头治理、形成打击合力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督促市政府进一步织密反诈防骗安全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紧盯司法“难点”问题抓监督。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推动各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检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等机制。2023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1991件,成功调解56412件,调解成功率91%。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推动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升综合执法监管能力。紧盯发展“堵点”问题抓监督。专题调研全市法院民商事执行工作情况,督促法院强化在执行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完善多方配合联动机制,提升执行工作质效,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针对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求职难”等实际,组织开展全市就业情况专题调研,有针对性提出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实施精准化职业培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等建议,推动落实细化就业政策,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围绕监察法贯彻实施,提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察网络体系等建议,推动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突出创新性
着力增强监督质效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创新工作机制方式作为动力,把提高监督实效作为目标,不断开创人大监察司法工作新局面。创新开展常委会“代表接待日”活动。以“两联系”为抓手,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常委会领导及监察和司法工委“面对面”听取基层代表对监察司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相关部门按期办复。健全代表建议跟踪督办制度。以“网上办理”为突破口,坚持“线上+线下”双线跟进、督办落实,对监察司法领域的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专题听取审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提高建议办理质效。例如,在全市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过程中,针对人大代表反映的农业保险理赔不到位问题,及时转交市检察院,跟踪督促办理,使农户得到了合理理赔。完善多方联动监督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的办法(试行)》,实现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统筹指导各县区人大监察司法监督工作,加强业务交流,促进市、县监察司法监督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突出专业性
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监察和司法工委自身建设。抓学习提素质。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不断深化“书香机关”建设,以开展“中层干部业务互训”和年轻干部能力提升活动为载体,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着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监察司法监督工作的能力。严纪律守规矩。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落实“一岗双责”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始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强作风重实效。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力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无论是视察调研还是执法检查,都立足于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使人大监督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