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江苏系统性重塑公安政务服务机制

“3公里、15分钟”内能找到办事窗口

■ 杨青春 胡兰兰

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工作的钱栗,利用午休时间来到沿江派出所换领新身份证。信息核对、拍照、指纹采集……服务窗口前,值班民警徐惠“接单”不到20分钟就将业务办好了。现场,钱栗还顺手办理了驾照换领,新驾照当场就能拿到手,新身份证寄送到家。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聚焦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系统性重塑公安政务服务机制,深化“一窗通办”改革,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群众在一个窗口即可办好治安、交管等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再也不用多窗口、多部门来回跑。

将服务事项“装”进一个“窗口”

淮安市公安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墙上“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一行字十分醒目,窗口指引屏上,只有企业、个人两个分类。

为何要这样分类?淮安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支队长万劲松道出其中缘由。此前,各警种虽在一个大厅办公,但各窗口忙闲不均,群众办理多个公安业务要来回跑。“我们将车驾管、出入境、保安等分散的专业窗口全部升级为企业、个人两类综合窗口,真正实现一窗通办、一站服务。”万劲松说。如今,淮安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公安企业窗口17个、个人窗口52个,机制运行以来,警力利用率提升30%,群众平均等待时间缩短25%。

“从方便百姓来说,家门口的派出所才是办事第一选择。”江苏省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行政审批处副处长张敏介绍,2021年年底,江苏在原有户政业务基础上,将人口、车驾管等16类个人高频服务事项下放到基层,全面推广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2023年5月,在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江苏首个村级公安政务便民服务点投入运行,7000余位村民、80余家企业在村里就能办理人口、交管等94个事项。

这是江苏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从城市加快向乡村、工厂延伸的一个缩影。目前,江苏全省公安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成率达九成,形成由1个省级公安政务服务窗口、13个区市级窗口、95个县级窗口、423个进社区、进企业、进村组“三进驻”点位、1542个户籍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4200余个自助区和便民服务点构成的公安政务服务窗口运行体系。“3公里、15分钟”内,居民能找到办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的窗口。

记者了解到,当前江苏已有人才落户、新生儿出生、旅馆开办等13个涉及公安政务服务的事项,可实现“一件事高效办”。张敏表示,随着改革深入,江苏公安政务服务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个人、企业办事从“找多个警种”转变为“找一个窗口”。

将政务服务“搬”到网办中心

日前,南通市公安局发布交管、治安、监管等9类47项高频业务,居民通过南通公安便民服务“一张图”线上平台就能办理业务,线下一次都不用跑。

江苏省公安厅办公室政务服务管理科科长周兰泳介绍,江苏持续建强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已有108个市、县网办中心实体化运行,无犯罪记录证明等34个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全省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驾驶证等16个事项实现免交证办理,从“你向我证明”变为“我为你证明”。

在江苏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网办”服务力度亮点频出:南京推出“警博士”在线客服,方便群众随时咨询;无锡打造“太湖e警”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扫码办”服务;苏州自主研发智能化审批程序,日均办件量翻倍增长。

数据“多跑路”,跨省、市办事越来越便利。目前,南京与马鞍山已有2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标准统一;南京、镇江共建“两市一窗”,可统一办理17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徐州推动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实现户口跨省通办、居住证跨省互认。全省已有户口迁移等5类75项高频户政业务实现“长三角通办”,6类24项高频户籍事项实现“全省通办”,70余项交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针对办理政务服务流程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江苏公安机关着力在流程上“做减法”。2024年以来,江苏省已有市内户口迁移等19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减跑动”、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等15个事项实现“减时限”、机动车禁区通行证核发等14个事项实现“减材料”、机动车登记等3个事项实现“减环节”。

将提升质效作为“修炼”内容

2024年7月底,江苏省公安厅针对全省公安政务服务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工作整体质效稳步提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张敏坦言,极少数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仍然存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不全、授权不到位等情况。

如何减少此类问题发生?两个月后,江苏省公安厅出台全省公安机关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工作规范,对窗口场所建设、工作制度、行为规范等作出细致要求。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在窗口受办理不及时、跑冤枉路等问题,全省公安政务服务大厅、户籍派出所等公安办证大厅设置“办不成事”窗口1965个,倒逼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企业和群众遇到急难愁盼问题,有的确实因超出政策范围办不成的,窗口工作人员也会积极想办法,寻找其他适配政策解决难题。”张敏说。

“一窗通办”无疑对公安窗口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基础上,不少地方正在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例如,南京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将与居民相关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场景化梳理,搭建 “一起学”在线平台,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事有拿不准的可以随时查、随时问。

“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随时随地办’‘一次都不跑’成为新常态,还要不断深化改革。”张敏表示,江苏省公安机关将进一步推动公安政务服务规范化、数字化、集成化,给企业群众办事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人民公安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