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德林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改革开放主阵地,加强人大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开发区人大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人大工作品牌,有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争取最大支持,破解开发区人大组织“理不顺”的难题。开发区人大工作目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方能把牢正确政治方向。近年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发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建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为开发区人大工作一系列重大事项提供政策支持,为有力有序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提供强大组织保障。开发区党工委先后4次专题研究人大工作的重要事项,明确开发区人大工作的实践路径和工作方法,建立符合开发区特点的人大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开发区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二是创新载体平台,破解开发区人大监督“跟不上”的难题。结合开发区工作特点,基本建成约800平方米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设置主题引领区、议事功能厅、代表接待室、代表云播间、代表读书吧等功能板块,常态化开展选民接待、代表议事、建议督办、评议询问、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服务代表、宣传展示等活动,打造集“学习宣讲、民意汇聚、依法履职、民生服务、示范引领”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依托“能达E企通”App,开通“能达无忧办、代表直通车”线上履职平台,建立“围桌话发展”“线下议事会”“代表有约云播间”等载体,为代表履职搭建有效平台。成功召开开发区第一次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构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
三是拓展多元力量,破解开发区人大代表“力量少”的难题。开发区以43名人大代表队伍为基础,拓展聘请31名区议政代表、177名选民代表,形成3类代表力量,并联合政协委员等民主实践队伍,实现监督力量多元联动。针对开发区各级人大代表数量总体偏少,企业技术人员、新兴领域人才、科创领军人才较为缺乏,代表专业背景、履职行权水平还不够高等实际,经自下而上民主推荐、认真酝酿层层筛选,高质量选聘区级议政代表。议政代表的专业、学历、年龄等结构更加合理,体现了良好的整体素质,代表建言献策主动性、履行职责积极性明显增强,有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是注重联动延伸,破解开发区基层人大“常缺位”的难题。在人大代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开发区充分调动4个街道人大工委的力量,使人大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形成“纵横连接、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2024年,开发区建成或升级改造基层代表之家5个、代表联络站12个和代表联系点11个,同时把“家”建在企业里,把“站”覆盖到商圈内,把“点”连到便民窗口上,把所有的人大代表全部挂钩到“家站点”,建立人大代表“135周末面对面”接待选民制度,真正搭建起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基层人民民主注入新活力。
五是完善制度机制,破解开发区制度欠缺“推不动”的难题。建立健全“N”项工作制度,构建“有机构管事、有平台议事、有制度理事、有专人干事 ”的工作机制。创新设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执行委员会,强化闭会期间人大工作的组织保障。围绕联系代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监督、代表建议办理、联系选民办法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审议通过《人大代表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试行)》《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确保人大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南通开发区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发区党工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严格落实中央、省、市人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创新探索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新模式、新实践。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汇能中赢主动。持续开展“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到代表学习、工作和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代表讲坛”“理论微课堂”“代表云播间”等活动,强化代表培训力度,提高代表履职本领。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引导好各类代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深入研究、发挥才智,切实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持续引导各类代表把拓宽民主治理渠道、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人大作为。
二是始终强化载体平台,在履职聚能上创特色。坚持“点面结合”全覆盖,利用实践基地,丰富各类学习调研、协商议事、选民接待、民意收集、数字人大、代表云播、网络直通车等活动,让其成为全区人民民主最重要的实践窗口。坚持“三化一提升”的原则,对基层“家站点”建设迭代升级,高标准建家、特色化建站、广维度建点,做到“大门常开、代表常驻、选民常来、活动常有”,强化载体建设的品牌意识和实践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全链条,提升“能达无忧办、代表直通车”线上平台使用频次,实现选民与代表零距离,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线上功能;进一步落实好“135周末面对面”代表接待选民日制度,不断探索选民接待与新业态、新产业、新群体相融合,做到载体使用更具特色。突出“联动融合”全过程,围绕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协调联动,完善交办、承办、督办机制,形成“代表意见高质量、部门办理高质效”的良性态势。
三是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在实践荟能上迸活力。探索代表管理积分考评制度,出台《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使代表履职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用“小积分”激发履职“大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调研、整改、评议、满意度测评、监督等环节,特别是对民生实事项目的确定、实施过程的监督、完成后的评议等做到精准高效、规范有序。探索开展代表意见建议“局长接待”“主任进站”等活动,直面代表提问,回应建议进展、接受评议监督。试点开展对区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督,摸清底数、盘活存量、利用闲散、提高增量;优化“人大+基层治理”的民主内涵、协同“两院”打造“家·庭融合”“代表之家·矛调中心”共建品牌和“法检护企”等实践品牌,奏响推动发展的民主强音。
开发区人大工作将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开发区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工委同频共振、同向共行,推动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开发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