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下一篇

谁家新燕啄春泥

■ 龙 腾 (河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中的诗句,把春光明媚的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那片被岁月温柔抚摸过的土地上,一代代乡人生生不息,那是故乡的小山村。我家的老屋在村中央,青砖灰瓦,杉木支撑,虽已斑驳,却在我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每当春风拂过,老屋的屋檐下,总会响起那熟悉而亲切的燕语呢喃。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当春天来临,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时,小巧玲珑、轻盈飘逸的燕子,就会长途跋涉、不远千里,穿越大山、河流从南方归来。

这些小燕子像春天的报喜鸟,给小村带来了生机。只见天空中、屋檐下、树枝头和电线杆上,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姿。

丽日当空,蓝天白云,清脆的鸣叫声,燕子空中来回翻飞的剪影,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乐趣。不由想起了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燕子是老屋的吉祥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春天的信使,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记得一个初春时节,风带着几分凉意,也带着几分不羁,它肆意地穿梭在老屋的每一个角落,也惊扰了屋檐下那个温馨的燕子窝。那是一个朝南的燕子窝,小燕子们羽翼未丰,嗷嗷待哺,满是等待着父母归巢的喜悦。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却让这个燕子窝摇摇欲坠,最终轰然落地,摔得七零八落。

那一刻,我的心仿佛也跟着碎了。母亲站在一旁,脸色发青,焦急不安。我安慰着母亲,告诉她这只是风大所致,不必过于忧虑。但母亲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担忧。我们一起捡起了那四只奄奄一息的小燕子,用衣服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爷爷搬来了梯子,决定将小燕子放回另一个仍然朝南的燕子窝里。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两只燕子飞回来了,它们看到眼前的一切,悲伤地鸣叫,在老屋盘旋着。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那份无助与焦急,让我心里更加难过。

幸运的是,就在我们发愁不安时,两只燕子已经站在了另一个燕子窝上,亲吻着它们的宝宝。那一刻,我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四只小燕子得救了,它们有了新的家。爷爷高兴地说:“今天我们救了四条命。”

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老屋的燕子窝,不仅仅是一个巢穴,它更是我心中那份纯真与美好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温馨与欢乐,也承载了我对童年的深深眷恋。每当我想起那些与燕子相伴的日子,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些燕语呢喃、莺歌燕舞的日子,依然那么清晰、那么美好。

如今,我远离了故乡小山村,住进了高层电梯房。此时,已难觅屋檐下燕子飞来飞去在老屋衔泥垒窝的忙碌场景了。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流逝,童年时光再也回不去,但那份记忆,那份对故乡和老屋的情怀,却永远镌刻在心中。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