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破局“内卷” 促进中资企业出海良性竞争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

“面对‘内卷式’竞争,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苗伟

■ 本报记者 尹 倩

2024年以来,“内卷式”竞争成为政产学研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破局“内卷”,既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与监管,也需要企业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市场空间。“走出去”是企业突破“内卷”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以求实现更持久多元的增长,通过全球化发展打破“内卷式”竞争格局。

谈及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实现高质量出海,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表示,面对“内卷式”竞争,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苗伟表示,我国企业出海已经从初期的探索和试水阶段,逐步进入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阶段。过去,我国企业更多是依靠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参与国际竞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本地化运营,逐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技术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出海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品牌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导致中资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内卷式’竞争对企业出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还会损害我国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长期来看,这种竞争模式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市场的长远布局。”苗伟说。

关于中资企业出海“内卷式”竞争现象的成因,苗伟认为,一方面是国际化经验不足,部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和本地化运营能力,导致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出现“一窝蜂”式的竞争现象;另一方面是创新驱动不足,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的投入不够,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依靠价格战来获取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内卷。

针对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内卷式”竞争问题,苗伟建议,政府要强化出海企业的资质审核和宏观调控,加强企业行为监管,遏制不正当竞争,从源头上减少恶性竞争;行业协会方面应建立行业自律公约,积极牵头行业巨头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中资企业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良性竞争,推动形成竞合有序的国际化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维护“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企业也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同时,制定科学的国际化战略,避免盲目跟风和资源浪费。”苗伟表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