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互联网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创业探索。
北京红尘时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东仁计划开启《一县之内》项目,推进科技民生发展,建立县乡经济渠道。
推进科技民生发展
当前,科技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从5G通信的推广到量子计算的突破,科技创新不仅推动着生产力的进步,更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个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的时代,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民生福祉,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义。科技应该惠及全体人民。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扩大技术受益面。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在开发新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的需求。
科技创新正在开辟民生改善新路径。在养老领域,智能护理机器人、远程医疗系统等新技术应用,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难题提供了新方案。在就业领域,数字技能培训和新职业开发,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建立县乡经济渠道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乡经济渠道则是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纽带。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县乡经济渠道不畅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瓶颈。构建畅通高效的县乡经济渠道,对于激活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是基础工程。要加快补齐县乡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短板,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快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要素流动机制是关键举措。要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完善人才下乡激励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构建畅通高效的县乡经济新通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发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要素流动为重点,以市场建设为支撑,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健全要素流动机制、创新流通组织形式,打通县域经济“毛细血管”,激活县乡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