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川 (重庆)
不久前,单位安排我统计近年来人大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我意外发现,从2017年到2023年,重庆市铜梁区人大常委会主办的《调查研究》连续7年“第一期”的调研报告执笔人都是我,它无疑见证了我作为人大工作者的成长历程。
记得2015年,铜梁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设立信息中心,我有幸从教育系统调入人大常委会机关,成为信息中心的“元老”,同时,也成为人大工作战线上的“新兵”,自此与人大结下不解之缘。
真正让我对人大工作有深入了解的是在2017年。这一年,我被安排到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负责相关服务工作,深切体会到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内涵,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当年开展的首个调研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我跟随常委会领导和委室领导一起,深入安居、平滩、福果、双山等镇街的部分村(社区),实地察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行情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详细询问了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尽管我在调研过程中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也查阅了相关的文件资料,但由于是第一次执笔撰写调研报告,在委室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三易其稿,才最终交出了自己的第一篇调研报告,也是2017年区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期”调研报告。
随后,我根据调研情况改写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建议》被重庆市人大《人大信息》采用。从中,我体会到,人大调研与其他调研工作的不同,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被监督对象提供有益参考。
在往后的调研中,我始终坚持深入基层,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竭力探寻问题症结所在,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2018年年初开展的学前教育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少,独立建制幼儿园仅实验幼儿园1所,核定学位仅为360人。其实,政策上要求新建小区应配套幼儿园,并移交举办公办幼儿园。为此,在调研报告中,我们提出全面开展已建或在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清理工作等建议。该报告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2019年,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690人。同时,将公办小学的附属园进行独立建制,并引导它们逐步开设中班和小班……
通过这次调研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大在推动和改善民生中的强大力量,明白了人大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定了自己对人大工作的信心。
受此鼓舞,在旅游产业调研中,调研组成员运用“解剖麻雀”工作方法,通过个案寻找共性,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随后撰写的《关于铜梁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被《重庆人大调研》第3期刊发。
2019年,因工作需要,我同时服务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和社建委,虽然工作任务增加了,但我感觉自己与民生的距离更近了。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参与了职业教育、校园安全、人力资源、消防工作以及对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专题调研。通过对这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的调研,我了解到群众的期盼,并提出建议,努力从“小切口”入手推动解决民生“大问题”。
从事人大工作9年以来,我先后执笔撰写调研报告28篇。工作中,每当得知调研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我都会感到由衷欣慰,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是人大监督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紧密贴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助力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回首过去,7个“第一期”并不是什么骄人的成绩,但通过每一次的调研,我都获得了新的感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坚定信念,立足本职工作,为人大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